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金虎農貿市場旁,有一家名為“川滇糧油經營部”的食雜店。幾年來,在富寧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幫助下,店主張文院轉變經營思路、不斷開拓創新,將小店經營得有聲有色。
張文院在推銷富寧縣土特産八角(資料圖)。
幾年前,張文院經營的這家小店和周邊其他店舖一樣,簡陋雜亂,店舖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轉機發生在一次富寧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組織的客戶培訓。在培訓中,講師反復強調店舖形象的重要性,並着重介紹了商品分類、陳列對吸引顧客的巨大作用。張文院回憶:“當時聽到這些,我突然明白,自己店裏的問題出在哪了——店舖太雜亂,沒有特色,也沒有突出重點。”
回到店裏後,張文院主動尋求富寧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客戶經理的幫助,在客戶經理的建議和指導下,她開始對店舖進行重新規劃,將面向街道的一側規劃為百貨區,專門經營捲煙、飲料和零食,面向農貿市場的一側規劃為米糧油和特産區,並着力推廣富寧縣的地方特産——八角。經過布局調整,張文院的店舖逐漸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隨着店舖形象的提升,張文院的生意也開始好轉。同時,她不再局限於農貿市場的本地顧客,還通過與鄉鎮超市建立&&,將富寧縣的八角和米糧油推向周邊市場。為了更高效地管理店舖,張文院開通了零售終端掃碼系統,利用數字化信息&&記錄每一筆交易。“過去我總是用筆記本記錄每一筆交易,效率很低,錯漏也不少。現在一切都清晰明了,生意也越來越有條理。”憑藉自身的努力,張文院還把店舖申請為糧食應急供應網點,為當地應急狀態下的糧食供應提供支持。
從店舖的重新規劃,到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再到為家鄉的土特産打開市場,張文院一步步開拓創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如何通過堅守與創新改變生活,同時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完)(常善嘉)
【糾錯】 【責任編輯: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