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為了第24000位民族團結誓詞的續簽傳承人!”9月27日,在中老鐵路線上的寧洱站候車大廳內“民族團結誓詞續簽體驗器”上,續簽傳承人已經突破了24000人,看到自己成為第24000位續簽傳承人,乘車旅客鐘朝楊十分高興。
走進寧洱站房,兼具中老兩國特點、充滿民族特色、展示地域風光特徵的民族團結誓詞續簽體驗器、“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主題民族團結文化墻、民族文創品小展&等,濃濃的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溫暖氛圍撲面而來。
“各族人民都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9月27日,中老鐵路普洱站站長尹昭良等30余名中老鐵路職工,利用休班時間來到位於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民族團結園內的民族團結誓詞碑前,重溫了當年各族代表的誓詞,鄭重許下同心同德跟黨走的誓言。
多年來,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昆明局”)針對雲南省是全國世居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以及管轄的鐵路線路90%以上分佈於雲南省境內等實際,突出“火紅石榴籽、民族一家親”主題,圍繞“2426”工作目標(即打造中老鐵路玉磨段、麗香鐵路2條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線,打造昆明至麗江、昆明至西雙版納、昆明至香格里拉、昆明至河口北4對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列車,打造昆明站、西雙版納站、紅河站、寧洱站、墨江站等26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站),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以點畫線、連線成面,形成了有形有感有效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鐵路樣本”。
深植“石榴樹”
“中老鐵路穿越了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後代所居住的地區,是民族地區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大眾化交通工具。”國鐵昆明局普洱車務段黨委書記李在升&&,在中老鐵路線上開展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對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着極為重要的作用。
“70多年前,雲南普洱專區35名代表,通過走路、騎馬、坐滑桿、坐竹筏、坐汽車,歷時一個月才來到昆明後,再乘飛機、輪船、火車前往北京共同慶祝新中國的第一個國慶節。”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後代、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的義務講解員方財兵説,70多年後的今天,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後代,從寧洱乘中老鐵路列車,僅需2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昆明,再乘飛機當天就可以到達北京。
據了解,自中老鐵路開通以來,普洱站累計發送旅客479.6萬人次,寧洱站累計發送旅客95.1萬人次,成為了民族地區群眾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結合管內常有民族旅客乘列車出行的實際,寧洱站組建了民族服務隊,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服務,把車站建設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紐帶。
“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這讓我們深感重任在肩。”寧洱站站長楊文鵬説,現在每天有1000多人在寧洱站乘坐中老鐵路列車前往各地,服務好民族地區旅客出行,當好“收信人”,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近年來,國鐵昆明局堅持“一站一主題、一站區一家園”,充分汲取車站所屬地域民族文化元素,通過打造“絲路·金花”“紅河·金花”“彝州·金花”等民族特色服務崗&,在站區重要通道、區域等建設民族文化主題浮雕、長廊和民族團結進步金句墻,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心鑄魂,凝聚起鐵路職工和當地群眾參與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的思想共識、行動共識。
以“中老鐵路沿線四州市一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創建聯盟”等為契機,聯合開展“共鑄民族情 攜手心向黨”主題活動、“共過民族節日、共享幸福成果”群眾性交流活動,推動中老鐵路玉磨段、麗香鐵路成為了民族團結進步的連心線、幸福線、風景線。
共育“石榴紅”
“坐民族文化列車,看民族歌舞展演,學民族文化知識,這是我眾多旅行中最特別、最難忘的記憶,也讓我對此次旅途充滿美好期待……”9月27日18時,在昆明開往麗江的Y752次雙層白族、納西族民族文化列車上,李雨倫一家人熱情邀請列車乘務員合影留念,用照片定格下“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美好瞬間。
Y752次雙層白族、納西族民族文化列車是國鐵昆明局圍繞“黨的光輝照邊疆”、“共同體”鋪就“共富路”等雲南特點、鐵路特徵,專門打造的“講有民族團結話、看有民族風情舞、吃有民族特色味、娛有民族文化韻、需有民族服務幫”民族文化列車。截至9月已經開行滿10周年,運送旅客超千萬人次,其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服務深受廣大旅客喜愛,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列車”。
“我們對列車的軟硬體服務設施進行了全新升級改造。獨立配置的一人軟包,融入民族元素的床品佈置,車廂內窗戶上沿印有東巴文字和中文釋義,讓民族風情縈繞整個車廂。”列車長李文雯介紹説,列車上充滿白族、納西族文化元素的裝飾、不同主題氛圍的包間、精彩的歌舞演出,讓乘坐過這趟列車的旅客都難以忘懷。
家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關的白族乘務員李建恒,熟悉白族話和普通話,在值乘Y752次列車同時,她還成為了一名民族文化宣傳員,向旅客講民族文化、講民族節慶、講民族團結故事。
“每講一次民族團結的故事,我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認同就更深了一層。”李建恒説,今後會在列車上把誓詞碑的故事講給更多旅客聽,讓民族團結的佳話更廣泛地在雲嶺大地傳播。
近年來,國鐵昆明局堅持“一列車一主題”,以滿足各族旅客個性化、差異化乘車需求為目標,從“講、看、娛、吃、需”5個方面入手,精心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列車,抽調會民族語言的職工擔任列車宣傳員,開設“民族知識小課堂”,讓旅客深切感受“一段旅程即一次民族文化滋養”。
同享“石榴甜”
在鐵路大家庭裏,各族幹部職工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繪就了一幅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美麗畫卷。
“非常自豪能夠開上經過我的家鄉的民族列車。”入職鐵路13年,36歲的普洱市哈尼族青年李光登努力學技練功,圓了自己開着火車回家鄉的夢想。2021年12月3日,李光登圓滿完成值乘中老鐵路首發列車的光榮任務。2023年4月13日,他再次成為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的首發司機。李光登説,要發揚先輩光榮傳統,更好續寫誓詞碑故事,讓民族團結的佳話代代相傳。
“中老鐵路讓我成為‘全村的驕傲’。以前動臘縣不通火車,村寨裏的鄉親對火車沒有概念,更不知道列車員幹什麼工作。”依波逢説,如今整個寨子的人只要有關於鐵路的問題都來問她。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格里拉人,每次用藏語服務老鄉們乘車,這是我最幸福、最自豪的事。”香格里拉站藏族客運員七里培楚自信地説。
多年以來,國鐵昆明局積極吸納沿線少數民族青年加入職工隊伍,更好地服務和回饋家鄉各族群眾。現有阿昌族、白族、布朗族等35個少數民族職工6238人,佔職工總數的14.93%。通過加強日常教育引導,讓幹部職工知責履責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做好關心關愛,依法保障各族職工合法權益,加強先進典型選樹,充分展現各族職工作為,讓各族職工更加自覺為鐵路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近年來,國鐵昆明局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加快推進民族地區鐵路建設,2020年大臨鐵路、2021年中老鐵路、2022年彌蒙高鐵、2023年麗香鐵路等相繼開通,有效拓寬了雲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空間。在大理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小灣東鎮開設了全國首個為鄉村振興特別設立的火車站,極大方便了當地30萬山區各族群眾出行。每逢民族節慶,對通往民族地區的線路採取增開車次、加挂車廂等措施,滿足沿線各族群眾歡度佳節的出行需求。火把節期間,昆明至楚雄增開高鐵專列,助力萬人狂歡、共跳左腳舞;永仁賽裝節,昆明至永仁間加開旅游專列,助推鄉村“千年彝裝秀”産業大發展;大理三月街,平均每10多分鐘就發出一趟動車,帶動滇西北地區旅游“火出圈”。打造了在命名期限內的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2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個,省部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5個,以及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3個,有力推動了雲南鐵路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石榴花開雲嶺鐵道線,朵朵不同。一個個溫暖、團結、奮進的民族團結故事,奏響了一曲曲各族群眾互鑒融通的和諧樂章,繪就了彩雲之南一幅幅民族團結進步的美麗畫卷。(記者 楊燕明 通訊員 謝一可 圖片 楊紫軒 張中卓 韓富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