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校生在圖書館閱讀。供圖
留校生在體育館運動。
周末的清晨,昆明市祿勸縣思源學校漸漸熱鬧起來,留校學生開始了一天的生活。如今,他們不再是孤單的留校生,而是有了教師的陪伴,享受着家一般的溫暖。
結合全縣實際情況,祿勸縣教育體育局啟動“暖陽陪伴”項目,進一步關愛和幫助家庭經濟收入低、無父母陪伴、殘疾等特殊學生,竭力改變特殊學生因缺少家庭關愛、親情陪伴而産生心理障礙與性格缺陷的狀況,營造健康、平等、和諧的育人環境。
教師變身“代理家長”
祿勸縣思源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全校有3260名學生,其中初中生近2400名。家離學校較遠的初中學生可以申請在學校寄宿,每逢周末,少則150余名學生、多則200多名學生留校。
自去年底,“暖陽陪伴”項目實施以來,學校實行了周末陪伴,值日教師輪班陪伴留校學生。同時,教師還開放學校各個功能室,和學生一起在圖書館閱讀、在報告廳觀看電影等。祿勸縣思源學校副校長趙洪説,每週至少有10名教師留守學校,守護學生,除了開展活動外,教師還要負責輔導學生作業。
祿勸縣思源學校不是個例,該縣許多中小學都實行寄宿制,以解決農村學生上下學難題。根據“暖陽陪伴”項目,祿勸縣教育體育局要求各學校(園),針對父母雙方長期外出務工、父母離異沒有固定監護人、單親家庭的在校學生和在校就讀的特殊學生,學校要實行周末陪伴關愛,落實班主任“代家長制度”,把周末陪伴責任落實到每名教師,做到周末有陪伴、學業有指導。同時,通過班主任調查、家訪等與監護人&&溝通,全面掌握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結構情況,建立特殊學生詳細信息檔案及動態管理。
由於長時間與家人分離,學生在學校寄宿學習生活中,更容易出現抑鬱和孤獨等負面情緒,為此,祿勸縣思源學校開放了摔跤館、拳擊館兩個體育特色項目,結合學校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學生宣泄負面情緒。在周末陪伴中,祿勸縣思源學校教師發現學生蓉蓉(化名)只有暑假或寒假放假才會回家,但留校期間從來不與其他同學一起玩,性格比較孤僻。鋻於此,學校把其納入個案進行輔導,讓教師在陪伴期間組織她與其他學生共同整理舍務、同過一個生日、歡度周末等活動,讓其感受學校溫暖。同時,學校還通過營造充滿家庭溫暖的“家庭式關愛”氛圍,讓她學會關愛別人、學會感恩,漸漸打開她的心扉。如今,蓉蓉已經能與同學正常交流,負面情緒也基本消除。
多樣幫扶織密關愛網
目前,祿勸縣各中小學校(園)成立了關愛特殊學生領導小組,幫扶責任落實到黨員、班子成員,形成了黨支部(黨總支、黨委)、政教處、團工委、少先隊等組織主要負責思想教育,各班級主要負責學習及生活,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管理的全員關愛制度。
通過黨建引領,祿勸縣皎平渡鎮中心學校把“暖陽陪伴”項目納入萬名黨員連萬家活動之中同步開展。學校挑選出經濟困難學生家庭、殘疾兒童家庭,黨員一人對一個家庭,開展一對一關愛。學校黨支部副書記陳陽介紹,學校28名黨員教師結對幫扶28個特殊學生,把他們納入照顧對象,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採取提供生活補助等方式,確保其完成義務教育。
幫扶的學生家庭,最遠的離學校有40公里路程,還有一些學生殘疾程度較重不能來校上課的,學校就採取送教上門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遇到的問題。同時,學校還會組織班主任、任課教師等一線工作人員開展以家庭監護為重點的政策宣講活動,通過“送政策上門”,引導單親家庭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孤兒監護人知曉政策和知法懂法,自覺履行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根據祿勸縣教育體育局統計,目前全縣已有81個黨組織、1451名黨員教師參與到“暖陽陪伴”項目中,累計開展幫扶關愛活動2787人次。同時,祿勸縣構建“1+N”關愛模式,織密關愛之網。“1”即以學生為主體,“N”為量身定制的關愛方式。通過一對一關愛、周末陪伴、生活照顧、組織活動、心理輔導、親情連線等方式,以特別的“愛”溫暖每位學生的心。
在各學校(園)開展“暖陽陪伴”項目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祿勸縣教育體育局將與縣關工委、婦聯、殘聯、民政以及村委會、家長委員會等共同關注學生課外時間管理,關注學生衣食住行,並且更注重學生性格、品格、價值觀培養,形成關愛合力,讓“爹娘遠在千里外、爺奶年邁管不來、進步沒有退步快”的特殊學生群體過上舒心、有愛、自信、不孤獨的校園生活。(記者 蔡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