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9/26 21:19:10
來源:大理髮布

走進白族古老的説唱藝術

字體:

大本曲産生流傳於大理洱海周邊地區

以一人演唱多種人物角色的方式

演繹大本長篇故事而得名

其起源於唐代的“俗講”“變文”

在發展過程中

將本地白族民間文藝與漢族戲劇融為一體

形成獨具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的曲藝

在大理白族地區

無論是大街小巷、田間屋頭

到處都能聽到白族男女老少

哼唱的白族調子

其中大部分就取材於大本曲的內容

民間素有

“三月三日開頭曲,一唱唱到九月九”

“把三齋不抵唱一曲”的説法

  白族大本曲語言規範,講究“字正腔圓”,一般以唱詞為主,旁白為輔,唱詞使用白族語,大多采用白族山花體“三七一五”的格式,旁白多用漢語。大本曲傳統曲目極為豐富,民間有“36大本、72小本”之説,題材大多來源於漢族傳統戲曲故事、白族民間傳説故事和現代白族社會生活。由於方言的差異,唱腔分為“南腔”“北腔”和“海東腔”三大流派,並形成了較為固定的“三腔九板十八調”唱腔體系。

  大本曲傳統表演由兩人完成,一人身穿長衫,手拿花扇或手帕演唱,一人彈三弦伴奏,通常一張桌子,兩條凳子便構成表演場面,較隆重的演唱還需要搭&,擺設香案。發展至今,白族大本曲出現了多人表演的形式,演唱時也常帶有舞蹈性的表演動作。白族人家遇上紅白喜事或是祭祀節慶,都會請人唱大本曲。內容多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和白族的傳統文化,深深影響着白族人民的精神生活。

  2021年6月,大本曲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糾錯】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