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的蘭坪,溫暖晨曦穿透薄霧,將沉靜的城市喚醒。藍天白雲下,中交蘭坪新時代希望學校校園秋風拂面,繁花似錦。
“這裡是教室,這裡是食堂,這裡是圖書館,有好多好多書……”初三年級學生和霞帶着剛到中交蘭坪新時代希望學校上學的妹妹參觀校園,分享着校園裏的一切和自己的夢想,“我要從這裡去昆明、北京上大學。”
從高寒山區搬遷到縣城,從矮小簡陋的村小入學到現代化學校,和霞在中交集團打造的新校園遙望外面的世界,放飛美好夢想。
中交蘭坪新時代希望學校
聚焦短板,搬遷學子上好學
蘭坪的山高大綿延,蘭坪水的湍急秀美。曾幾何時,高山江河阻礙了不少孩子的求學路,擊碎了多少學子的求學夢。
2019年,脫貧攻堅決戰時刻,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縣城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一條條道路縱橫交錯,一棟棟嶄新的高樓拔地而起,即將迎來42000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蘭坪基礎設施嚴重滯後,阻礙了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當時,縣城中小學的設施、容量和學位,無法滿足3500多搬遷居民子女的入學需求。
孩子是搬遷群眾最大的希望。“蘭坪所急,中交所能”,2019年7月,中交集團聚焦教育短板弱項,投資1.5億元,援建中交蘭坪新時代希望學校,徹底解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戶小孩上學難問題。
巍峨雪邦山下,一棟棟小樓錯落有致,掩映在翠竹茂林中。從遠處眺望,“中交蘭坪新時代希望學校”(以下簡稱中交希望學校)“教育改變人生,知識成就未來”紅色大字在陽光照射下格外醒目。這裡便是蘭坪人民引以為豪的縣城“新地標”“最美學校”。
中交蘭坪新時代希望學校體育場
2020年7月7日,僅用一年時間建成的中交希望學校迎來了首批新生。“中交速度”“中交效率”讓3500多名搬遷戶子女跟隨父母住新家、進新校園。
中交希望學校是中交集團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援建的最大公益類項目,也是蘭坪縣城裏規模最大、設施最全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佔地40367平方米,有中小學教學樓、學生食堂、綜合樓、圖書館、公寓式宿舍樓、教師周轉房等,學校配套花園式綠化景觀以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可以吸納易地搬遷學生3500餘人,蘭坪初中入學率也因此達到100%。
“我們學校的環境、條件和設備比北京一些中學還要好。”曾經跟着中交集團組織的夏令營去北京研學的中交希望學校老師和成會驕傲地説。
“中交集團還發校服、被子、書包、學習用品,女兒今後有好學上了。”搬遷前最擔心女兒讀書問題的搬遷戶陳國珍看到嶄新美麗的校園,心裏樂開了花。“中交親人幫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
開學那天,一位學生把一條鮮艷的紅領巾係在了中交幫扶幹部、中交希望學校項目經理吳鋒的脖子上。這條紅領巾,不僅是蘭坪各族人民對中交親人真金白銀幫扶的感恩之情,更是中交人跨越千山萬水的濃濃牽掛與真情。
沘江河畔的這一方美麗天地,在中交幫扶春風中,逐漸根深葉茂,開花挂果,成為無數搬遷戶、務工人家學子夢想起航的地方。
固本強基,下好教育“先手棋”
中午13時,新建成的中交蘭坪新時代希望幼兒園(以下簡稱中交希望幼兒園)嶄新的辦公樓裏,園長和仕標與老師們加班加點,整理新生報名入園表格,為即將開園做著準備。
中交蘭坪新時代希望幼兒園
“兒子已被接收,你放心吧。”再三確認自己的兒子9月份可以到中交希望幼兒園入園,金龍社區居民張傑強高興地抱着兒子,給在家揪心等待的妻子報喜訊。
去年,張傑強的兒子到入園年紀,可只能容納800人的城區幼兒園,入園學生已達1300人,人滿為患,難以入園。張傑強的兒子只能上私立幼兒園,但每學期近6000元的費用,對一個僅靠張傑強務工收入維持的家庭來説,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支出。
“這裡一學期只交1700元。”張傑強説,節省下來的錢,可以給體弱的妻子買一些營養品。
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推進,人口生育政策的調整,適齡兒童入學人數的提升,蘭坪縣城公立幼兒園學位不足瓶頸越來越突出,成為城區基礎教育發展的“攔路虎”。建設新的幼兒園,改變城區幼兒教育供給平衡,消除素質貧困,成為群眾最強烈的呼聲。
蘭坪縣城居民孩子在中交援建的新幼兒園快樂玩耍
“不能讓邊疆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蘭坪有需,中交有為。”2023年3月,中交集團援建的中交希望幼兒園破土動工。學校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規劃學位360個、班級12個。今年7月建成移交,9月開園。城區外來務工人員、特色小鎮居民、2個社區3個村委會村民子女在這裡入園求學,逐夢未來。
“這是雪中送炭工程。”和仕標這樣評價中交希望幼兒園。“9月開園,孩子們將在這裡歡快地滑滑梯、玩蹺蹺板、盪鞦千……教育幫扶的‘種子’在這裡生根發芽。”
中交翠屏街道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工地,車來人往,機器轟鳴,一片繁忙。學校規劃佔地面積129.5畝,項目概算投資2.79億元,中交集團援建9000萬元。2026年建成投入後,蘭坪縣城將有5所全日制中學,普通初中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城市居民、城郊村民孩子跨鄉鎮、就近就地上學的夢想得以實現。
蘭坪縣民族教育、文化歷史悠久,深厚綿長。可曾經的長期性深度貧困,現代化教育舉步維艱,急需建設和完善中小學校基礎設施,使全縣中小學校生均佔地面積、生均校舍面積、教學儀器配備、圖書、運動場地、音體美教材和綠化面積等達到標準,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漫長的幫扶路上,中交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依據蘭坪發展期盼和需求,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定點幫扶的重要先手棋,牽手蘭坪,持續開展“中交助夢·教育提升”系列幫扶行動,在學校建設、名師名校長培育、青年教師成長、優秀教師和學生獎勵等方面精準“繪圖”、精準發力,奏響合力興教“最強音”,辦成了許多蘭坪縣想辦而辦不了的教育發展大事,書寫教育幫扶“中交實踐”,貢獻教育興縣“中交智慧”,為蘭坪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走向更加廣闊的未來。
山裏娃有了新校園
播下“種子”,點燃振興新夢想
初秋,中排鄉中學多媒體教室,一雙雙眼睛盯着黑板邊的電子屏,聽外地名師授課。
以前,受限於自然環境閉塞、優質師資欠缺、校園設施落後等因素,中排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始終得不到提升。
讓孩子們有機會看到山外不一樣的世界,不讓今日的差異成為他們通往明天的阻礙。2019年5月,“中交遠程多媒體教室”投入使用。嶄新明亮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讓山裏娃接觸到了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打開一扇認識世界的新窗口。
“以前,我們錄製公開課,只能擺一台攝像機在講&前,操作不方便,還影響學生學習。”中排中學校長簡向斌感嘆道,“新的多媒體教室,能自動跟拍老師們的板書,方便老師們課後復盤,這對我們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太大了。”
中交集團把“央企”責任擔當化作一縷縷陽光,近五年來投入3億多元建校興教,播種教育的幸福種子,為蘭坪孩子們成長提供甘甜的雨露和肥沃的土壤。在廣闊的蘭坪大地,留下了一幕幕教育發展的精彩,滋潤朵朵花兒。
——獎教助教助學。連續三年累計向蘭坪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捐贈490萬元。
——改善校園環境。投入366.74萬元實施蘭坪民中學生宿舍、食堂改造;投入223.1萬元實施蘭坪一中排污管網改造;投入116萬元建設北甸村小學生食堂。
——提升教學質量。投入88.58萬元開展教師專項培訓;投入109萬元建設河西、中排、通甸、營盤中學錄播室;投入293萬元建設營盤、石登、河西、兔娥、中排學校多媒體教室。
——關愛學生成長。向城區和鄉鎮各學校捐贈校服2萬餘套、被褥1萬餘套、凈水設備100多&。
中交人、中交情,跨越千山萬水,走進瀾滄江兩岸、雪邦山林海,走進蘭坪各族群眾心裏,點亮蘭坪的美好未來。
中交集團對蘭坪教育幫扶是系列化、全方位、多層次的。大到學校硬體建設、教師素質提升、職業技能培訓,小到學生的飲水安全、體育鍛煉器材、學習用品、校服被褥等細小關愛,一心一意“送教育”,真金白銀“種教育”,助力蘭坪教育振興藍圖向“實景圖”推進,促使教育幫扶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變助攻為主攻,挖窮根、斬斷貧困鏈條,走出一條教育優先、出彩出新之路。
山河遙遠,以心為橋。一系列扶根子、謀長遠的幫扶,蘭坪教育插上騰飛的翅膀,一年一個&階,闊步向前。2021至2023年,蘭坪縣初中學考總人均分由362.04分增加到398.04分、517.77分。2024年,蘭坪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93.24%、97.51%、96.02%,同比脫貧攻堅前分別提高24.44、3.99、12.23個百分點。
教育改變人生,知識改變未來。
“我想上師範大學,回蘭坪當老師。”長在貧困家庭的和霞,以前奮鬥目標是讀好書,考公務員,減輕家裏負擔。參加“中交助夢.北京夏令營游學”活動後,開闊了眼界,人生夢想變了。她要上三尺講&、當擺渡人,讓更多蘭坪學生走出大山。
翠屏街道的李善明考入雲南民族大學後,靠中交集團“普通高中困難學生獎學金”完成學業,他最大的夢想是讀完研究生後,牽手中交,走南闖北,在工程項目建設中報效祖國。
兔峨鄉的李峰泉大專畢業後,經過中交集團技能培訓,與140名蘭坪籍務工人員入職振華重工,成為新時代産業工人。
一批批中交人交棒接力,綿綿用力,一批批山裏娃走出大山,走進各地高校,走入中交項目工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一個地方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不僅為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還對提升全民素質、壯大縣域經濟具有深遠意義。”中交援滇幹部、蘭坪縣委常委、副縣長袁建説,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蘭坪崛起的根本出路,通過“教育共富”行動,培育一批批心在家鄉,根在蘭坪的鄉土人才,蘭坪的鄉村振興才會有活水源頭。
“兩個壩子相對門,中交蘭坪結對子。黨的光輝照邊疆,城鄉校園美如畫。書聲瑯瑯響雲霄,蘭坪人民幸福長。”今年5月1日,蘭坪雪邦山音樂節,83歲的白族非遺傳承人龔慶章一首拉瑪(白族支系)民歌“開益”,唱出了蘭坪各族人民的心聲。歌聲飄過雪邦山,唱不盡中交集團對口幫扶的深厚情誼,唱不完蘭坪山鄉和民族教育發生的滄桑巨變。(記者 李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