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9/23 11:56:59
來源:雲南日報

雲南普者黑:和美鄉村風光好 融合發展活力興

字體:

  萬畝荷塘中,少女身着漢服,手撐油紙傘,泛舟於湖面……在位於丘北縣普者黑景區的八道哨彝族鄉白臉山村,拍攝一組古風寫真,定格下荷塘之畔的絕美風光,是不少游客到訪普者黑的理由。“這裡的風景很有意境,再品一桌荷花宴,體驗一次當地彝族火把節,不虛此行。”來自湖北的游客李露露説。

  “生態農業+民族文化”是白臉山村的流量密碼。2022年,丘北縣對白臉山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突出本地特色民族元素,對村莊進行提升改造,最大程度還原了撒尼人的村寨風貌。同時,引入第三方公司運營,開發萬畝荷塘觀光旅游,在熱門景點、游客聚集地展示彝族弦子舞、摔跤、祝酒歌、篝火晚會等民俗活動,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原汁原味的彝族文化,引來了不少客流。

  “將民族文化、農耕文化巧妙融入旅游過程,游客既能游山玩水,也能游文賞藝。”白臉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吳秋紅説。

  發揮生態優勢、展現文化魅力,丘北縣農文旅融合發展正不斷打開新局面。

  在普者黑景區乘船夜游,穿過田園彝家燈火,赴一場浪漫的火樹銀花之約,感受千年非遺的魅力;到阿諾白族小鎮,體驗極具特色的荷花扎染;在稻香陣陣的平寨村、白馬村,感受壯族稻作文化,看一場“熱辣滾燙”的稻田音樂節;在清幽靜謐的中國傳統古村落石別村,古樸動人的壯族弄婭歪好似讓人穿越百年……堅持推動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丘北縣統籌利用當地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新業態、新項目、新模式,從田園美食游、鄉村民俗體驗游到農耕研學游,不僅滿足了游客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也給鄉村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距離縣城40分鐘車程的平寨村,近年來成了鄉村旅游的火熱打卡地。去年8月,一場“花米稻田音樂節”為這個壯族小村帶來了不少人氣。“在七彩稻田旁,聞着陣陣稻香,聽少數民族唱節日歡歌,品壯族特色長街宴,這不就是我們追尋的詩和遠方嗎?”游客張建翠感嘆道。

  壯族臨水而居,水稻種植是平寨村壯族群眾的傳統産業。2021年,丘北縣引進丘北桑丘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在平寨鄉發展訂單式水稻種植,並打造七彩稻田觀光園,引進稻蝦共作模式,開發彩色粽子、花米飯等特色農産品。田園休閒游吸引游客6萬餘人次,為當地餐飲、住宿、零售等服務業帶來增收300余萬元;當地花米系列産業産品銷售量突破千萬元。

  丘北縣世居着壯族、苗族、彝族、回族、白族、瑤族6個少數民族,積澱了豐富的民族文化。該縣深度挖掘民族文化,通過“一村一品”培育,初步形成了以仙人洞村、普者黑村為中心的彝族(撒尼)文化片區,以阿諾村、馬者龍村為中心的白族文化片區,以白泥塘為主的僰人文化片區,以官寨白馬、平寨蚌勒和溫瀏石別為主的壯族文化片區,持續豐富具有民族特色的鄉村旅游産品。

  創新體驗式文旅産品,丘北縣以節慶激發文旅産業活力。以花臉節為核心和引爆點,謀劃開展了“天天”“月月”系列活動,先後舉辦苗族花山節、壯族“三月三”系列活動、“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首屆雲南民歌大家唱文山專場演出,持續豐富了丘北的旅游文化內涵。依據鄉村資源稟賦,策劃組織民俗節慶活動和鄉村文化體驗活動,開發全魚宴、荷花宴、玫瑰宴、簸箕宴等鄉村特色美食,不斷推出濕地文化、荷花文化、生態文化等創意旅游産品。2023年,丘北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2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4億元。(記者 王世涵)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