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9/17 09:54:02
來源:雲南日報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一周年

字體: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成功一周年——

  守護傳承 茶香悠遠

  世界的景邁山,中國的普洱茶。在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一周年之際,記者再次走進位於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的景邁山,曾經以茶為生、因茶而興的茶山村寨人氣更旺,有了新身份的古茶山,保護、傳承、利用的共識更加深入人心: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産。

  “從申遺成功那一刻起,景邁山就不再只是一座古茶山,也不再只是村民們的景邁山,更是全人類的共同遺産。生活在這裡的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一年來,景邁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岩賽亂一直在向村民和游客強調景邁山的世界性價值。

  走向世界的景邁山,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一年來,景邁山共接待游客40.2萬人次,同比增長33.52%;實現旅游收入3.38億元,同比增長184%。“景邁山”相關的搜索量在攜程網環比增長161%,在美團的搜索量同比上漲了500%。

  走向世界的景邁山,讓更多人愛上中國茶。作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産,一年來,景邁茶特有的蘭花香成為游客共同的舌尖記憶,古茶樹上生長的“螃蟹腳”被更多人所熟知,“林下茶”種植所形成的茶林共生、人地和諧的生態智慧令人讚嘆,通過聯名茅&集團打造“普茂號”普洱茶品牌,引進廣州“八馬茶業”合作産品研製,發售“雲上景邁”普洱茶和“鼎和景邁”申遺成功紀念茶,景邁山茶産業有了新市場、邁入新賽道。2023年景邁山茶産業實現綜合産值5.17億元,同比增長31.55%。

  “成功申遺後,我們感受更多的是遺産保護與發展的重大責任和壓力。”普洱市政府副市長胡劍榮説,一年來,普洱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産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恪守《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堅持保護第一,秉承傳承優先,持續加強管理,穩步推進景邁山文化遺産可持續利用。

  法規制度日益完善。制定並頒佈實施《普洱市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保護條例》,啟動《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遺産保護管理規劃》修編,完成《惠民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景邁山景邁、芒景行政村村莊規劃(2021—2035年)》編制,&&《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管護技術規範》,為遺産地保護提供了管理規範和法治保障。嚴格執行《景邁山建設活動導則》,採取局鎮村三級聯審、專家全程指導、文物部門審核的方式,規範景邁山建設活動秩序,切實提高村莊治理能力和水平。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遺産,在日益完善的法規體系和治理機制保障下,持續得到有效保護。

  保護利用成效顯著。普洱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傳承景邁山先民“敬畏自然、保護山林”“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生態倫理和生産、生活智慧,統籌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引領帶動茶産業提質增效。2023年10月27日,景邁山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全國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文化傳播和交流活動豐富多彩。為進一步挖掘、闡釋和傳播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的價值內涵,不斷擴大景邁山的影響力,一年來,舉辦了普洱·文化景觀保護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景邁山春茶開採節、瀾滄2024年擴塔節等傳統民俗系列活動。成功籌辦國際旅交會瀾滄活動專場,邀請120余個海外旅行社深入景邁山體驗古茶林文化之旅,並獲得高度讚譽和認可。培養了10名景邁山推介官,講好景邁山故事,傳播好中國茶文化。

  社區參與不斷深入。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靠群眾保護遺産,活化利用造福群眾。引導群眾組建景邁山茶樹管護隊,邀請專家開展培訓,帶領村民規範管茶、科學護茶。引導成立了景邁山餐飲協會和住宿協會,加強行業內部治理和規範經營,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品質。鼓勵村民組織民族文化活動,“山康茶祖節”“開門節”“關門節”“百家宴”等節慶活動豐富了景邁山文化體驗。

  “一年來,景邁山的古村落沒有出現過度商業化的現象,古樹茶也沒有出現過度炒作、價格暴漲的亂象,平穩的發展對文化遺産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更加有利。”芒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科哎華説,景邁山是活態遺産,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村民是遺産保護的主體,隨着申遺成功帶來的“流量”,很多人來到景邁山不單是為了尋茶,而是把景邁山作為一個景區“打卡”。這些變化也改變着村民們的思想觀念,景邁山的保護利用面臨新的課題。

  千年傳承,久久為功。9月的景邁山綠意盎然,秋茶採摘時節,古寨寧靜、茶香悠遠,人們制茶、品茶,感受景邁山的一草一木,以千百年延續不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守護着景邁山。(記者 沈浩 胡梅君 見習記者 高玥)

【糾錯】 【責任編輯:范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