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9/16 09:13:38
來源:新華網

【雲南故事·全國科普日特別策劃】“大象專家”成長記

字體:

  大象為什麼被稱為“雨林工程師”?

  大象喜歡吃什麼?

  大像是怎麼活動的?

  大像是怎樣的動物?

  ……

  野生亞洲象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在雲南,在這裡,它們的神秘面紗正在被慢慢揭開,人們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它們、愛上它們,而科普則是主要方式之一。

2023年7月14日在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內拍攝的野生象群。新華網 徐華陵 攝

  從前,雲南的亞洲象數量稀少,人們對亞洲象的了解十分有限。隨着保護力度的加強,雲南的野生亞洲象數量增加到了360余頭,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野生亞洲象的保護行列,被許多人熟知的“象爸爸”陳繼銘就是其中一員。他用16年的從業經歷成長為一名“大象專家”,並通過科普將大象相關知識傳遞給越來越多的人。

  成長:從農民到“大象專家”

  陳繼銘是土生土長的西雙版納人,與許多同齡人一樣,年幼時的他對大象這一對傣家人有着特殊寓意的動物充滿敬畏與好奇。但由於以前數量稀少,在進入西雙版納野象谷工作前,他並沒有親眼見過大象,也沒有更多渠道去了解。

  “畢業以後就在家從事農業生産,還當過摩托車修理工。”回憶起自己曾經的從業經歷,無論收入多少,都讓陳繼銘覺得少了些目標和方向,直到2008年,僅僅帶着“見到大象時衣服不能穿得太鮮艷”這一類簡單的認知,他成為了野象谷的一名大象飼養員。雖然剛開始不能直接接觸大象,只能幫師傅打雜 ,但是看到真實的大象還是讓陳繼銘對這份工作“一見鍾情”。

7月28日,陳繼銘帶着亞洲象“龍龍”和“羊妞”開展野化訓練。新華網 劉雲 攝

  剛入職的陳繼銘如同一張白紙,為了學到更多關於大象的知識,就需要更用心、更主動、更有耐心。陳繼銘一邊跟着師傅學習,一邊開啟了自學模式,除了在日常工作中多觀察,他還查閱大量資料,再將查到的資料與現場工作進行對比,從而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綜合能力。

  如今的他不僅是一名“象爸爸”,還是野象谷研學課程的講師,許多參加研學的家長、孩子都希望能聽上一堂他的課。談及做科普的意義,陳繼銘説:“現在的小孩也好,家長也好,其實對亞洲象的了解都很有限,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自然教育課以及跟他們的溝通交流,讓更多人了解亞洲象生存的現狀,讓更多人參與到亞洲象保護中來。”

7月29日,陳繼銘給游客上大象科普課。新華網 徐華陵 攝

  陳繼銘做大象科普已經有近6年的時間,在他看來,對大象知識的積累主要靠日常工作中多觀察,比如大象怎麼使用鼻子,怎麼走路,什麼時候長牙,什麼時候掉毛……與此同時,他也在不斷給自己“充電”,除了參與亞洲象相關課題的研究學習,他還在學歷提升、報考相關技能證書等方面下功夫,讓自己成長為更專業的“大象專家”。

  羈絆:給“大象女兒”的愛

  如今的陳繼銘在亞洲象科普賽道“小有名氣”,他的“大象女兒”功不可沒。陳繼銘是“網紅象羊妞”的“象爸爸”之一,也是“羊妞”最依賴的“象爸爸”。雖然“羊妞”不是陳繼銘接觸的第一頭大象,但卻是他的偏愛。

  出生6天、臍帶感染、心律不齊、生命垂危……這些都是關於“羊妞”被救助時的關鍵詞,而每一個關鍵詞對於當時幼象救助經驗尚不豐富的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

被陳繼銘呵護着長大的亞洲象“羊妞”(資料圖,拼圖)。

  2015年8月,“羊妞”奄奄一息地來到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陳繼銘成為照顧它的主力“象爸”之一,他和同事們將床舖搬進了“羊妞”的象舍,日夜不離地照顧、護理它。“照顧‘羊妞’我的收穫是最多的,不光要照顧好它的飲食起居,還要學習一些治療方法,要會用藥。”陳繼銘説,此後他還通過了助理獸醫師資格證考試,讓自己有了進一步提升。

  除了給陳繼銘的職業生涯帶來轉折,“羊妞”也與他的家庭建立起了羈絆——“羊妞”被救助時陳繼銘的大兒子僅有1歲,“他剛過完生日,我就接到通知要去救一頭小象。”這是陳繼銘的大兒子第一次與“羊妞”産生羈絆;了解了“羊妞”的身世後,發現它與兒子的生日僅相差3天,在陳繼銘看來,這是緣分;而他們之間最深的羈絆,則是都是陳繼銘的“孩子”。

7月31日,陳繼銘和他的兩個孩子在一起。新華網 劉雲 攝

  也正是這一層層羈絆,讓陳繼銘得到了家人的理解——“羊妞”一天天長大,與陳繼銘的感情也愈發深厚,他在家裏陪伴孩子的時間十分有限,加上家裏人一直認為照顧大像是一份危險的工作,他的妻子周蕭蓮一度無法理解他的選擇。但此時的陳繼銘已經無法割捨下他的大象“孩子”,於是他開始多與家人交流分享,講“羊妞”的故事,還帶他們去看望羊妞。

  “我也是一個媽媽,了解了‘羊妞’的遭遇以後也很心疼它,當時‘羊妞’生着病,還失去了家人,就只有‘象爸爸’了。”“羊妞”讓周蕭蓮對丈夫的工作有了進一步認識,也開始默默支持他。

7月28日,陳繼銘帶着亞洲象“龍龍”開展野化訓練。新華網 劉雲 攝

  無論是家人的支持還是陳繼銘自己的堅守,都是處於對生命的尊重與敬意。在陳繼銘看來,“象爸爸”的工作比他以往做過的任何工作都要累,這份累不僅是體力上的,更是面對生命時需要加倍用心。“雖然累,但是看著它們健康地在我身邊活蹦亂跳,我就覺得付出的努力都有意義,都是值得的。”陳繼銘説。

  堅守:在亞洲象科普的道路上走下去

  “作為老公,我給他打60分,但作為‘象爸爸’,我給他打90分。”雖然嘴上“吐槽”着陳繼銘更愛大象,但周蕭蓮的言語間難掩自豪,陳繼銘經常作為“大象專家”出現在電視上、新聞裏,讓她和兒子感到驕傲。

  除了自己做科普,陳繼銘也毫無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新人,“羊妞”的另一位“象爸爸”王波就是其中之一。在王波看來,“羊妞”心中無法超越的第一名永遠是陳繼銘,同時這位“師傅”也是一名值得學習,帶領他們一同成長的前輩。

8月1日,“象爸爸”王波(右)和陳繼銘(左)一起照顧羊妞。新華網 劉雲 攝

  而在陳繼銘亦師亦友的上司保明偉看來,他是一名能吃苦、肯學習的“象爸爸”。“他就像我們常説的公象中的‘大排牙’,性格沉穩,責任心強。”保明偉説,陳繼銘始終不斷督促自己學習成長,這對這個職業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陳繼銘認為,這個行業對實操要求很高,所以他堅持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去培養新的“象爸爸”,並教他們如何做好科普,一同去傳播大象相關知識。現在他的科普課程內容包括救助案例分析、如何安全防範亞洲象等,未來他還計劃通過社區走訪等形式擴大科普教育的範圍,讓大象相關知識進學校、進村莊、進社區,從而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野生亞洲象的保護當中來。

8月1日,陳繼銘和其他象爸爸帶着大象開展野化訓練。新華網 劉雲 攝

  在雲南,關於亞洲象,關於人象和諧的故事,正在通過一個個如陳繼銘一般堅守的人傳遞着……(完)

 

總策劃:韓海闊

策劃:李霞

統籌:羅春明 康靜

編導:柴靜 徐華陵 劉雲

文稿:柴靜

拍攝:徐華陵 劉雲

剪輯:徐華陵

設計:陳寒青

支持單位: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