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9/10 10:21:17
來源:雲南日報

昆明市推動縣域高中高質量發展紀實

字體:

籃球比賽。供圖

  縣級高中是縣域基礎教育的龍頭,對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寄託着千千萬萬鄉村學子對美好前途的追求。近年來,“縣中塌陷”“縣中困局”等聲音不絕於耳,“縣中振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近年來,昆明市持續加大投入力度,通過集團化辦學、託管幫扶等舉措,不斷推進縣域普通高中擴優提質,全市縣域普通高中辦學規模逐步擴大、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教育教學質量穩中有升、教育綜合改革有序推進。

  如今,昆明普通縣級高中教育齊頭並進、梯次發展,形成了區域內高中百花齊放、優質發展、基本均衡的良好局面,昆明正致力於讓每個縣(市、區)至少有一所優質高中。

  突圍:優質教育資源帶動幫扶

  嵩明一中作為一所百年老校,既有光輝的歷史,也有近年來低谷徘徊的困境。由於昆明市區的虹吸效應,嵩明一中出現了優秀生源流失、優秀老師留不住、辦學經費不足等困境,該校社會聲譽和生源質量一度直線下降。

  得益於昆明市集團化辦學的利好,2021年,昆一中正式領辦嵩明一中,成立昆一中嵩明學校高中部(嵩明一中),將昆一中優秀的辦學理念、師資、資源等源源不斷注入嵩明一中。

  同年,由昆一中選派的新任校長熊關清上任,他和校班子成員思考研討後,對嵩明一中的辦學目標和思路提出了戰略調整:確立打造老百姓“家門口”好學校的目標,致力於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因勢利導規劃學校發展藍圖、營造育人環境、引領課程建設、促進教師成長、優化內部管理、調整外部環境,通過激情教育、高效課堂、精細管理等手段,積極構建五育並舉的育人體系,力促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

  “3年來,嵩明一中實現了高考成績、生源質量以及學生全面發展三重突破。”熊關清説,學校的口碑逐年向好,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逐漸回流。

  嵩明一中的低谷突圍之路,是昆明市振興縣域高中的一個生動縮影。

  “如果只抓幾所示範學校、幾所優質學校,無論它的質量多麼高,全市整體質量也上不去。”昆明市教育體育局局長穆仁早説,在抓發展的問題上,無論哪一類學校,一所都不能落下。

  近年來,昆明市聚焦民族地區和高中教育資源薄弱縣區,鼓勵郊縣區引入優質教育資源,鼓勵省屬、市屬、主城區優質學校通過領辦、接管等多種形式託管縣域高中,努力使教育基礎薄弱縣得到支持。如昆一中託管嵩明一中、富民一中、宜良一中、東川一中、石林一中,昆三中託管東川三中、尋甸民中,昆明市外國語學校託管祿勸民中、尋甸三中,昆明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託管陽宗海一中。

  同時,大力推進教育幫扶。遴選、推薦縣域高中參與“五個一批”幫扶工程,東川一中參與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祿勸一中、尋甸一中、東川一中參與“省管校用”幫扶項目,富民一中、嵩明一中、石林民中參與省屬高校縣中幫扶項目。統籌協調全市教育系統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全力支持縣域高中發展。

  一系列“組合拳”,讓縣域高中質量穩步提升。2024年高考,昆明市歷史上首次實現所有縣(市、區)錄取重點高校的考生比例均在10%以上。主城區的高考質量持續領跑,嵩明縣、安寧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富民縣高考成績整體提升較大,985、211院校等優質高校的錄取率節節攀升。

  截至2023年,昆明市已實現省一級普通高中縣域全覆蓋,目前8個郊縣(市、區)共有省一級普通高中14所。

  變化:越來越多學生選擇縣中

  走進祿勸民族中學(昆明市外國語學校祿勸分校),沿着&階一側的石墻上,一排排名人名言浮雕格外引人注目。2023年學校投入資金建成近300平方米的文化浮雕墻,教學區、辦公區懸挂153塊名人名言浮雕,在營造民族教育良好文化氛圍的同時,讓師生處處可觀可感,修身育人潤物無聲。

  同時,學校硬體建設不斷完善。改造後的學生浴室和風雨籃球場已投入使用,目前正計劃推進校園室外文化景觀提升改造工程。今年,祿勸民族中學成功升級為省一級三等普通高中。

  改革創新走在全市前列的安寧中學,早在10餘年前就走過了建設區域名校的初創階段,躋身雲南省先進學校行列。2021年,響應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安寧中學開啟新一輪的自我變革,致力於構建高品位的理念與課程、打造高質量的教學與管理,旨在讓高品質的教育賦能學校持續發展,造福更多的學生及家庭。

  校園綠樹掩映,教室書聲瑯瑯,操場揮汗如雨……除了教授文化知識,給予學生更多體育、文化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成為各縣域高中的一致目標。

  “辦好縣域高中,不僅要讓學生、老師留得下,更要通力合作,對學校給予政策、資源、財力的軟硬體傾斜,帶動縣域高中全方位發展,這樣才能走穩走遠。”昆明市教育體育局普高處處長李俊説。

  人人享有優質公平的教育,是老百姓的期盼,更是政府的承諾。昆明市堅持教育優先,持續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銀”逐步改善縣域辦學教學條件,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2023年下達資金7000余萬元、2024年下達資金6000余萬元,用於陽宗海一中、東川三中、祿勸一中、富民一中等縣域高中新建教學樓、食堂、學生宿舍、運動場等。

  堅持公辦為主、民辦為輔的原則,鼓勵支持縣域內辦學水平高、社會聲譽好的普通高中,採取學校挖潛、遷建、擴建等形式挖掘普高招生潛力,引入優質資源創辦公辦、民辦高中,擴大縣域辦學規模。陽宗海一中新校捨已投入使用,石林民中新建校舍實現整體搬遷極大改善辦學條件,嵩明縣新辦卓衡高級中學、石林彝族自治縣新辦潤澤高級中學。

  “教學管理愈發精細,校園設施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留在了縣域高中,學生和老師都充滿了激情和動力。”祿勸民中校長易定永説。

  逐夢:多渠道拓寬學生成才路

  今年7月,祿勸縣傳來喜訊——烏蒙鄉和崇德街道的袁天志、包亞鴻兩位同學,都收到了來自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2018年至今,祿勸縣已經培養出9位清北學子。

  “取得這麼好的成績,離不開學校老師的用心付出和學生的自身努力,更離不開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讓這樣偏遠的山區,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激發了山區孩子追逐更高夢想的動力。”祿勸一中校長張正洪説,這不僅是對學生多年寒窗苦讀的肯定,更是對祿勸縣教育事業發展的巨大鼓舞,激發了更多祿勸學子的學習熱情和動力。

  為了促進教育公平,讓更多來自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優秀學子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別發布了“自強計劃”“築夢計劃”“高校專項”等招生計劃,主要招收偏遠、民族等地區縣級及以下高中自強不息、德才兼備、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

  為了讓更多的偏遠民族地區的孩子也能圓“清北夢”,追逐更高的理想,昆明市重點加強專項計劃培養,連續組織東川區、尋甸縣、祿勸縣、石林縣4個縣區,以及昆明市招生考試院、市教科院、市屬學校等召開專題會議、推進會議,研究政策、建立機制、制定措施,指導縣區工作推進和責任落實。四個縣區均成立領導小組,形成專人負責機制,具體落實培養工作。

  學校基於學生學習情況和成績分析,確定各類培優目標學生,制定培養方案,精準分類施策,對重點培優對象開展一對一指導。縣區教研中心每週定期深入高中學校隨堂聽課,參與學校教研,實施備考督查督導。昆明市教科院在4個縣區開展專項計劃學生培養教學視導,組織教研員和一線學科專家送課到校,開展備考團隊專題培訓和指導。

  “縣中振興”,絕不局限於成績的提高。“辦好縣域高中,不是按照唯分數、唯升學來發展,而是要更加尊重教育規律、回歸育人本位,這是促進縣域高中發展的目的,也是辦好教育的目標。”穆仁早説。(記者 王琼梅)

【糾錯】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