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9/09 09:20:31
來源:雲南日報

雲南文山:生態治理顯成效

字體:

普者黑景區。記者 張文峰 攝

  丘北縣普者黑湖治理成效顯著,西疇縣三光片區石漠化治理為大地披上綠裝……行走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山鄉田野,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處處彰顯,全州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普者黑湖畔,碧波蕩漾、水鳥嬉戲,湖岸綠樹成蔭,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曾經,普者黑湖面臨着水體污染、生態破壞等嚴峻問題。為了守護這片美麗的水域,當地政府和群眾齊心協力,打響了一場生態保衛戰。

  普者黑村村民龔紹葵回憶:“以前湖邊垃圾成堆,湖水也渾濁不清,我們看著都心疼。”如今,龔紹葵成為普者黑湖義務巡湖員,每天都會沿着湖邊巡查。“現在不一樣了,政府下了大力氣治理,村民們也積極響應,主動參與打撈水草、清理湖面工作。”龔紹葵笑着説。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普者黑湖的生態問題,丘北縣加大對周邊污染源治理,關停了一批污染企業,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同時,實施生態補水工程,增加湖水的流動性和自凈能力,並在湖邊種植了大量水生植物,構建起天然生態屏障。

  湖邊的民宿經營者范成元説:“生態好了,游客也多了,我們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這都得益於普者黑湖的治理。”如今,普者黑湖不僅是當地居民的驕傲,更成為了游客心中嚮往的旅游勝地。

  西疇縣三光片區曾經是石漠化重災區。如今,這裡綠樹成林,瓜果飄香,煥發出勃勃生機。

  多依坪村村民高仕仙站在自家果園裏,望著挂滿枝頭的果子滿心歡喜:“以前這裡到處是石頭,種啥啥不長。經過治理,現在能種果樹了,日子也越過越好了。”

  為了改變石漠化狀況,西疇人民發揚“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向石漠化發起了挑戰。政府組織群眾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在石頭縫裏種下一棵棵樹苗。同時,修建梯田,實施坡改梯工程,改善土地條件。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在三光片區文山浩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西疇分公司生態農業示範園裏,負責人陳上加介紹:“我們採用生態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的模式發展循環農業,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增加了經濟效益。”如今,三光片區的石漠化治理經驗已經成為了全國的典範,吸引了眾多的參觀者前來取經。

  普者黑湖和西疇三光片區的改變,是文山州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縮影。廣南縣通過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曾經難得一見的珍稀鳥類如今也時常出現在山林之間;富寧縣加大對河流的生態修復力度,不僅改善了水質,還打造了一系列親水&&和生態公園,成為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馬關縣積極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垃圾分類和污水處理,乾淨整潔的村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治理環境的同時,文山州注重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協調發展,通過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綠色産業,讓群眾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實現增收致富。

  “我們將不斷鞏固和擴大治理成果,書寫更加絢麗的綠色華章,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生態財富。”文山州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黃鵬)

【糾錯】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