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8/28 18:10:28
來源:雲南日報雲新聞

普洱學院:建設國門大學 培養瀾湄人才

字體:

  普洱學院聚焦國家戰略,回應地方需求,圍繞産業建專業,建好專業促産業,通過動態調整專業設置,改革培養模式,深化産教融合,加強國際交流,努力建立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高度適配的專業體系。

  學校整合農林學院和咖啡學院,於2023年成立茶葉咖啡學院,主動承擔推進産學研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應有的責任,把專業學科建設和科研、社會責任相結合,深入推進茶葉種質資源庫建設,把茶學與智慧農業相結合,與中國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華大基因、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高水平大學和科技企業、機構緊密合作,放眼“大農業”“智慧農業”的時代需求,發揮茶葉和咖啡産地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主動服務普洱市域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打造普洱茶及咖啡相關學科專業。除了辦好農學、茶學專業,今年還申報了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普洱建設“世界茶源”“中國咖啡之都”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啟動實施雲南省首批人才工作示範項目“面向瀾湄流域國家産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示範項目”“普洱學院智慧農業學科發展研究”項目和“瀾湄智慧農業國際數字人才聯合培養項目”普洱學院項目,以瀾湄六國為背景,以智慧農業為依託,實現“人才鏈、創新鏈、服務鏈、價值鏈、産業鏈”五鏈融合的目標,培養瀾湄農業産業新質數字人才,為瀾湄智慧農業提供人才支撐,助力瀾湄農業産業創新發展。

  同時,普洱學院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把建設國門大學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戰略實施。自2014年成立東盟學院、2015年與普洱市政府合作建立東南亞研究院之後,普洱學院於2023年把東盟學院併入外國語學院,保留東盟學院牌子。學校先後與泰國清萊皇家大學、老撾國立大學、蘇發努馮大學等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同培養南亞東南亞非通用語種人才,並積極開展東南亞重要問題研究,現有老撾語、緬甸語、泰語3個小語種本科專業。學校非通用語專業採用“2+1+1”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即前兩年在國內學習基礎知識,第三年到語言對象國留學實習1年,第四年回國內深化學習。學校老撾語專業至今共派出3屆75名學生到老撾國立大學學習,出國率達100%。

  據悉,下一步,普洱學院非通用語專業將採取多種舉措加強專業建設,按照“學生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要求,堅持“注重通識教育,強化學科基礎;形成專業特色,發揮個人特長;培養職業素養,增強實踐能力”的思路,構建“多維滲透、分段提升、注重實踐”的課程教學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繼續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通訊員 梁荔)

【糾錯】 【責任編輯:楊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