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小象的模仿能力究竟有多強嗎?不妨先來看一看這張動圖。
搞錯了,再來。
沒錯,小象總是有着超強的模仿能力,它們可以模仿朝夕相處的“象爸爸”走路,但更重要的是,它們憑藉着超強的模仿能力從自己的媽媽以及家族其他成員身上學習各種本領,最終成長為熱帶雨林中的龐然大物……
專家介紹:
姓名:陳繼銘
職務: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象爸爸”
從業經歷:自2008年入行以來,照顧過5頭亞洲象,其中最令人“頭疼”的當數網紅象“羊妞”和“龍龍”。
知識點一:成長的“必修課”
對小象來説,模仿是它們成長的“必修課”,它們需要通過模仿學習野外生存本領。以救助象“小強”為例,自小成為孤兒的它在熱帶雨林中獨自生活過一段時間,但由於缺乏採食能力,出現了各種健康問題——糞便中有寄生蟲,還有一些垃圾,身體情況每況愈下,人類不得不對其展開救助。
成功救助“小強”(資料圖)。新華網發(西雙版納野象谷 供圖)
如果沒有媽媽或者成年大象帶,會給小象帶來哪些影響呢?陳繼銘介紹,如果小象不跟着成年象去學習生存本領,可能為它的成長帶來障礙,甚至長大以後可能不知道什麼食物可以吃,什麼食物不可以吃。所以對失去媽媽的救助象來説,雖然“象爸爸”們可以給予它們關懷與照顧,但是有些技能仍然無法教授它們,即使去教,也並不是它們能夠接受的方式。“野外的生存技能其實還是需要它靠它自己的一個本能和向大象學習模仿才能掌握,融群才能更有益於它們的成長。”陳繼銘説。
在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象爸爸”們努力為每一頭小象找“帶教老師”,看它們與哪頭大象合得來, 再跟大象一起去野外覓食或學習其他生存本領。如今已經10歲左右的“小強”就正在尋找合適的“老師”,教它一些小公象的生存本領,它能否和“老師”配對成功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知識點二:本能與模仿
究竟哪些行為是小象本能就會的,又有哪些是需要模仿才能學會的呢?陳繼銘介紹,比如説鼻子的使用、象牙的使用,小象生下來或者隨着身體的成長,就能本能地掌握這些本領,但是可能一開始並沒有那麼熟練,它也需要時間與自己的鼻子或者與象牙“磨合”,從而熟練使用它們。
但是很重要的生存技能——採食,它們就需要模仿才能學會。不僅是學採食的動作,更要學習辨別食物的能力。這一點,在救助象“然然”的女兒“景景”身上很容易觀察到。在野外活動的過程中,“景景”的模仿速度非常快,它看到媽媽和阿姨吃什麼,就會跟着吃什麼,在採食的過程中,它看到媽媽或阿姨採食嫩枝嫩葉,就會跟着去一同採食,如果樹比較高它夠不到,它也會學着成年象的方式用腳去踩踏小樹,或用身體壓住小樹,讓小樹低一些,讓自己能夠吃到更美味的食物。正因如此,“景景”在野外的採食能力也遠勝於中心其他沒有媽媽或大象帶的小象。
“景景”和媽媽“然然”一起吃草(7月30日攝)。新華網發 徐華陵 攝
知識點三:這些行為它們都能通過模仿學會
“在日常的野化放養中,我們也發現它們會出現很多有趣的行為。”陳繼銘介紹,小象在野外,會模仿很多大象的行為,比如它看到媽媽做泥浴,它也會學着媽媽的樣子,重復泥浴的每一個步驟,對大象來説,挖土比較容易,但當小象學着大象的樣子去踢土時就會有些吃力,看起來可愛極了。有牙的小象也會學着大象用牙戳土、刨土,然後再用象鼻撒到自己身上,這樣可以起到防蚊、防曬的效果。
當然,除了學習野外生存技能,它們也會學着大象的樣子去玩耍。“它們看到媽媽有一些行為動作,比如把鼻子放到水下面,吸起水以後往身上撒,小象也會覺得很好奇、很好玩。”陳繼銘説,這時候它們也會模仿大象的樣子玩耍。再或者它們看到大象撿起樹枝上下甩動,它們也會學着大象的樣子去玩樹枝。
亞洲象在野化中撕扯樹皮(2023年7月15日攝)。新華網發 徐華陵 攝
對於暫時無法融入象群的小象來説,“象爸爸”也是它們的模仿對象。小象在跟“象爸爸”去野外做康復訓練時,“象爸爸”走在前面,小象跟在後面,就會模仿“象爸爸”走路的動作。
“龍龍”在玩藤蔓(8月1日攝)。新華網發 劉雲 攝
無論是模仿大象還是模仿“象爸爸”,都能看出小象非常聰明,模仿速度也非常快。那麼你還見過小象的哪些模仿行為呢?不妨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吧!(完)(范芳鈺 柴靜 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