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右所鎮小西社區沙河村的雲南億九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內,工人正在採摘藍莓。 通訊員 瀋陽 攝
飛大田美麗鄉村
今年以來,玉溪市在全省創新實施鄉鎮(街道)抓經濟促發展工作,形成了各縣(市、區)比學趕超、競速發展的局面,激發縣域經濟的動力和活力。目前,玉溪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與貫徹落實全省發展縣域經濟促進就業現場推進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抓實抓牢發展縣域經濟的核心關鍵,加快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促進群眾就業增收,構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發展縣域經濟特色産業
“小花腰”是不少玉溪人從小吃到大的冰淇淋品牌。近年來,“小花腰”的生産廠家——雲南玉溪華莊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結合玉溪本地區原料優勢,開發了一系列具有雲南本土特色的水果冰淇淋産品。産品除了銷往省內各地及毗鄰省份,還銷往越南、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國家。公司下一步將建設集生産加工、冷庫倉儲、冷鏈物流為一體的新生産線,預計增加用工200餘人。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有利於提升縣城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提升産業承載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高效促進資源要素流動,從根本上解決群眾就業創業問題。
玉溪以鄉鎮工作作為“一號工程”和經濟工作總牽引,各縣(市、區)全面盤清“五本賬”,即盤清轄區內的人員、面積、基本情況,盤清駐轄區內中央、省、市、縣單位,盤清轄區內的稅收主體和建築業報驗戶,盤清轄區內的企業、“四上”企業,盤清轄區內的集體資産和公房、土地資源及其他資源情況。在此基礎上,分析優劣勢,將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鼓勵鄉鎮(街道)比學趕超,有效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發展縣域特色産業。紅塔、通海等5個重點開發區縣培育壯大主導産業,加速煙草、鋼鐵、化工等傳統産業的改造提升;新平、元江兩個農産品主産縣重點發展中藥材、林菜等林下倣野生種植;澄江、江川作為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加快生態價值轉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共同繪製縣域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新藍圖。
以文體旅融合疊加為導向。用以玉昆足球為主的賽事經濟,帶動演藝、訓練等觀眾經濟、人氣經濟發展。同時,深化“聶耳”文化品牌與“休閒玉溪·純凈之地”文旅品牌的影響力,聚焦景區品質提升、研學旅游、鄉村旅游等領域,聚合升級“旅游+”與“+旅游”消費業態。
增強開放型經濟競爭力。充分發揮中老鐵路黃金通道作用,推動紅塔、峨山、元江、新平4個沿線縣區産業發展,提速研和、化念、元江站國際物流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打造國際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以通海、華寧、新平為重點,推進農産品出口試點。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破除縣域內城鄉二元結構,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突出以城帶鄉。同時,進一步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拓寬“家門口”就業途徑
抓就業創業促縣域經濟發展,玉溪全面落實就業獎補、創業扶持等各項政策,加大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幫扶力度,積極推行“幸福裏”就業服務。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紮實開展高原特色農業領域的技能促增收試點、鄉村工匠培育等重點工作。
當下,澄江市藍莓已經采收結束。往年此時,家住龍街鎮萬海社區上洋海村的採摘工人業躍明又要忙着找下一份工。過去,輾轉於各大藍莓基地之間,無固定工作場所和穩定收入來源是常態。去年11月,他參加了技能培訓,變身採摘能手,加入雲南豐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改變了幹一單找一單的狀態。雲南豐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瑞介紹:“公司目前有700多名固定員工,採摘旺季可招集2000餘人。每年5月至8月採摘桃李、9月至11月採摘人參果、11月至次年5月採摘藍莓,實現從季節性務工到穩定務工的轉變,員工年收入最高可達20萬元。”
雲南豐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採用的品牌化務工模式,正是澄江市結合藍莓特色産業,推進就業“幸福裏”社區建設的一個生動例證。以就業“幸福裏”社區為核心理念,玉溪市深入實施《玉溪市勞務品牌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構建起具有區域特色的零工市場新生態,培育儲備出“澄江藍莓工”等24個玉溪地方特色的勞務品牌;結合區域特色,重點打造澄江忠窯“幸福裏”社區,華寧城關“幸福裏”社區,峨山彝族自治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綠色鋼城工業“幸福裏”社區,新平縣橙香四季“幸福裏”社區4個示範典型。截至目前,已順利建成8個標準化零工市場,為“幸福裏”社區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下一步,玉溪市將堅持“以城引人、以人促産、以産興城”的發展思路,持續深入推進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政策落實,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統籌推進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持續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多渠道拓展就業空間,因地制宜開展技能培訓,形成縣域經濟發展與高質量就業的良好互動。 (記者 楊茜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