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8月11日電(記者嚴勇、熊軒昂、陸君鈺)在雲南,流行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叫一個雲南人早點起床上班,他可能起不來,但如果你喊他去撿菌子,他可能凌晨四點就在山上打着手電筒等你了。
如今,這句話也適用於一些熱衷於採菌子的外地人。近段時間,去雲南採菌子成為一種新的旅游方式,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把採菌子列為雲南必玩行程,加入到“採菌大軍”中,沉浸式體驗撿菌子的樂趣。
8月4日,游客在昆明市盤龍區一處山林裏採摘野生菌。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
雲南被譽為“野生菌王國”,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余種,雲南就有900余種,約佔全球種類的36%和全國種類的90%。
雲南省旅行社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暑期,不少旅行社推出了採菌子相關旅游産品和線路,包括麗江拉市海“採菌+騎馬+輕徒步一日游”、騰衝高黎貢山“徒步+採菌+動植物知識科普一日游”等。
蘇茗雪和丈夫在昆明經營了多年野生菌生意,今年6月,她把“撿菌子體驗團”發展成新的業務,每天帶着游客上山撿菌子,讓他們化身“蘑菇獵人”,感受一把雲南本地人的樂趣。
游客可以根據需求報名不同類型的團隊,每人收費100到300元不等。“價位通常根據參團人數和採菌地點而定。”蘇茗雪説,在天氣允許的條件下,她每天都能帶2到3個團到昆明周邊不同的村莊去撿菌子,僅7月就累計接待游客超800名,收入約20萬元。
“我們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蘇茗雪選擇的撿菌點都是自己多年來收購野生菌的村莊,她會提前了解天氣和環境,並為游客提供戶外運動裝備和行前簡要培訓。
這種正在興起的“撿菌子團”通常由領隊帶領,時間為半天或一天,期間還可為游客們提供拍照、用餐等服務。
領隊一般是經驗豐富的當地人,來自昆明市盤龍區的李雪便是其中一位。“往往雨後放晴的一到兩天內,整座山都是菌子。我們是本地人,知道哪有菌子窩,不至於空手而歸。”李雪事先會向大家介紹進入森林中採菌子的注意事項,包括野生菌生長的特點、如何找到野生菌等。
豐富而新奇的體驗使得這種旅游方式在年輕群體中受到歡迎。來自山西的郭舒琦今年第二次到雲南體驗撿菌子,她把在山野中撿菌子的過程描述為“一場探索大自然的冒險”。“這是一種將運動和樂趣結合的體驗。”郭舒琦當天採摘到了幹巴菌等野生菌,這讓她充滿成就感。
為了確保安全,“撿菌子團”不允許游客擅自烹煮野生菌。一位領隊説:“我們會引導游客採摘能吃的野生菌,也就是本地人常吃的那幾種。”
行業人士提醒,切勿隨意採摘、出售、購買、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此外,徒步採菌山路險峻,游客要選擇具有資質的旅行社或專業戶外團隊,以降低採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8月4日,小朋友在昆明市盤龍區一處山林裏查看採摘的野生菌。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
在野生菌重要産區之一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返鄉大學生王開煜將野生菌的生長過程製作成科普短視頻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很快收穫了大批粉絲。他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到野生菌的生長環境、種類識別以及安全食用等知識,同時也讓更多的菌子愛好者和游客涌入他的家鄉。
“菌子産季從6月持續到9月,為我們家鄉的旅游業帶來了新的機遇。”王開煜介紹,“撿菌子團”不僅豐富了當地的旅游業態,還帶動了餐飲、民宿等行業的發展。
雲南人認為菌子是大山的饋贈,也是生態良好的象徵。王開煜説,在採菌子的過程中,他會有意識地引導游客保護生態,以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