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8/02 09:28:42
來源:昆明日報

暑期“三下鄉” 大學生探尋鄉村振興“密碼”

字體:

孩子們了解生物多樣性。供圖

雲南農大學生到村民家參觀。供圖

  雲南農業大學2021級社會工作專業學生松金次木是個藏族姑娘,聽説學校團委的實踐團要去迪慶州開展服務時,她立即報了名。5天的歷程,讓松金次木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不小的改變。

  近段時間,雲南各高校學子陸續組團出發,踏上“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旅途。他們深入鄉村,將專業知識與青春活力融入田間地頭,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開啟一段段難忘的實踐下鄉、青春同行之旅。

  走進大山看世界

  從前,松金次木從未想過回到家鄉香格里拉市工作,更不想去縣城或者鄉鎮。但是,當她和夥伴們走進德欽縣拖頂鄉開始“三下鄉”實踐後,自己原來的觀念悄然改變了。

  在德欽縣,她看到了由學校專家學者支持打造的科技小院,為當地老百姓帶去飼養藏香豬的實用技能,點亮鄉村振興希望之光;調研途中,紅酒原料種植與釀造項目的蓬勃發展,讓松金次木深切體會到産業帶動下的民生改善;在政策精準扶持下,當地欣欣向榮的立體農業,葡萄樹下種茄子……這一切都讓這位非農學背景的青年眼前一亮,感受到了農業現代化的無限可能。

  當地有一家以經營青稞及副其産品為主的企業,老闆娘不久前在南博會上進行直播帶貨,銷量喜人。老闆娘對家鄉的自豪、對家鄉農産品的自信,深深觸動着松金次木,她説:“我看到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和過硬的農産品質量,看到了老百姓越來越好的日子。這讓我感到,走進廣袤的農村大地,大有可為。”

  在考察當地白蕓豆及中草藥産業發展時,松金次木不僅對這片養育自己的熱土有了更多了解,和駐村青年幹部的交流座談,更讓她受益匪淺。“他們都非常優秀,畢業於非常好的大學,但他們留在基層、扎根基層、服務基層。一位姐姐對我説,走進大山何嘗不是見識世界的一種途徑。”松金次木説。

  在“三下鄉”社會實踐期間,有着語言優勢的松金次木會給當地老百姓和小朋友講雙語版民族團結故事、做互動游戲,和他們一起唱歌,唱得最多的便是藏文歌曲《吉祥生平》。松金次木説,歌詞大意是“家鄉好,要努力建設家鄉”,如今這也成了她的心聲。松金次木下定了決心,畢業後返回家鄉到基層工作,實實在在地服務父老鄉親。

  播撒知識到邊疆

  來到同樣在滇西北的騰衝市荷花鎮,西南林業大學“大手牽小手·生態文明進校園”暑期實踐團隊正在這裡開展服務。2021級應用統計學學生於濟豪來自遼寧,今年已是他第3年參加“三下鄉”實踐活動。

  這一次,他們的團隊有50多人,其中還有從昆明出發時帶上的10多名雲大附中西林分校小學部的孩子。大家一起走進荷花鎮羨多完小,利用3天時間,給當地孩子帶去形式豐富的生態文明小課堂,講述身邊的生物多樣性故事。

  大學生為當地孩子設計了校園生態定向尋寶、小木版大世界等一系列寓教於樂的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趣味性的游戲體驗,進一步探索雲南生物多樣性的奧秘與魅力,激發孩子們對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在歡聲笑語中播撒環保與生物保護的種子。當地孩子的淳樸、懂事和堅韌,給於濟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個小男孩,在大家吃完飯後會主動幫忙收拾,非常懂事乖巧;有一個小女孩,摔跤後流血了,不但沒有哭,還努力安慰擔心她的老師和志願者,她堅強而又善良。我們是來教他們知識的,但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臨走的時候,羨多完小的孩子紛紛給大哥哥大姐姐寫下祝福的小卡片,希望他們明年再來。西南林業大學的生態文明小課堂,已在昆明市各中小學開展了100期,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建設優勢,成立“生態文明青年志願服務團”,想將創設的《你所不知道的生物多樣性》《沒有一片相同的植物葉子》等一批生態文明科普課程輻射至更遠更多的地方。今年暑期,西南林業大學共組織了480多支“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圍繞“生態文明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鄉村振興”等主題開展服務活動,社會實踐團隊師生共計超過5000人。

  幾乎在同樣的時間裏,雲南大學學子來到楚雄州永仁縣,在“幸福裏”社區的4個站點,積極探索農業職業化的新路徑;雲南師範大學地理學部師生前往雲南昭通、貴州赤水及重慶,探索地學奧秘,尋訪紅色足跡,教育學部師生奔赴楚雄州姚安縣4所小學,為當地孩子開展心理測評和團輔活動;雲南民族大學學生則走進臨滄市滄源縣,體驗佤鄉日新月異的變化,用雙語推普等形式踐行“青春映邊疆”……

  當代大學生正以實際行動踐行着青年學子的責任與擔當,通過“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他們不僅為鄉村帶去了知識,更在自己心靈深處種下了服務社會的種子;他們不僅體會到了鄉村的質樸與希望,也堅定了未來扎根基層、回饋社會、報效國家的決心。(記者 楊艷萍)

【糾錯】 【責任編輯:楊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