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普洱西雙版納大理德宏專場發布會
建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雲南
●普洱市:大力發展現代林産業,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
●西雙版納州: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大理州:以美麗大理實踐為推進點,不斷深化美麗大理建設成效
●德宏州:構建“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協作+群眾參與”的資源大保護格局
7月25日,省生態環境廳舉行“美麗雲南建設”2024年系列新聞發布會——普洱、西雙版納、大理、德宏專場,就4個州(市)相關工作情況進行深入介紹和解讀。
近年來,雲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戰略定位,堅持保護為先、治污為重、擴綠為基、轉型為要、發展為本,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雲南。各地持續探索、狠抓落實,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圖景。
發行全國首支綠色發展基金,成立全省首家綠色經濟擔保公司,在全省率先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提起全省首例生態環境領域民事公益訴訟,在健全生態環保制度體系方面開創先河,普洱市堅持大力發展現代林産業,積極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加快産業綠色轉型升級。
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普洱市大力推行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運行機制,推進林地規模化流轉經營。加快推進林産業集團、森工企業、國有林場等經營主體體制改革,盤活國有經營性資産,搞活基層林業經營機制,放活林地經營權。發展壯大林下經濟,抓好低産低效林改造,大力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菜等特色林下經濟。建立金融服務林産業高質量發展機制,推動林業碳匯金融産品創新,實現林業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雙贏。截至目前,普洱市有機茶園獲證企業數、面積數及證書數均居全國地級市第一。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930.31萬千瓦,比“十二五”增長79.3%,成為西電東送主要地區之一和全省唯一的清潔能源基地。林下經濟、森林康養和“林漿紙·林板家居一體化”加快發展,林草産業綜合産值從82.4億元增加至455.67億元。創建4A級旅游景區10個,全市旅游總收入增長400億元。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在全省率先建立森林目標管理責任制,在全國開創性建立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制度,建立健全“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實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落實生態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截至6月30日,西雙版納州政府所在地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3.4%,較去年同期(91.9%)上升1.5個百分點。全州13個國控、省控地表水監測斷面、5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0個“千噸萬人”、22個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均為100%。國家“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加快推進,通過探索“象往版納—納裏無廢”旅游新模式,推動景區門票逐步電子化,推行環保垃圾袋發放及回收制度,將“無廢景區”建設理念融入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中,率先在5A級旅游景區、星級酒店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全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8.49%,完成282個綠美點位建設,成功創成省級綠美城市1個、綠美鄉鎮6個、綠美村莊12個。西雙版納州獲“中國最美森林、全國最美綠色休閒旅游名城、中國最美康養度假旅游名城”等稱號,景洪市入選2023中國最美縣域。
近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堅持以美麗大理實踐為推進點,不斷深化美麗大理建設成效。洱海水質連續多年保持優良水平,入選中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洱海論壇成為對外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新窗口,向世界成功展示洱海保護從“一湖之治”向“全域之治”“生態之治”轉變的“洱海案例”。
科學系統規劃,大理州初步形成《全面推進美麗大理建設的實施方案》,逐步建立健全美麗大理建設實施體系和推進落實機制,強化部門協同,深化大理實踐,形成共建共享美麗大理的強大合力。以開展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為着力點,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範樣板,因地制宜打造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繼續抓好美麗河湖建設,培育生態社區等美麗細胞。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洱海精準治理保護為重點,落實落細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各項措施,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污染防治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指標上取得新突破,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構建“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協作+群眾參與”的資源大保護格局,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走深走實。目前,全州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9處,有高等植物6053種,佔全國總數的22.3%、全省總數的33.5%;陸生脊椎動物1004種,佔全國總數的15.1%、全省總數的44.3%;鳥類726種,佔全國總數的51%以上、全省總數的76.83%,中國分佈的5種犀鳥只有在德宏才能全部見到。建立起萼翅藤、滇藏欖等8個極小種群植物就地保護小區,建成國家優質珍貴樹種種質資源庫等3個野生植物種質資源收集庫,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徵集國家級優質種質資源174份,90%以上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得到保護。發現瑞麗芭蕉、德宏葡萄翁等植物新種23種,盈江竹葉青、兩頭蛇等動物新種5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孔雀現身隴川王子樹鄉。
同時,“德宏州智慧林草項目”“德宏珍稀野生動物智慧在線監測”等一批智慧生態項目得到落實。實施“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極小種群野生動植物資源拯救”項目,種群達25群80余只,約佔全國總數的一半;菲氏葉猴從2018年的約200隻增加到500余只,成為國內最大的菲氏葉猴種群。2023年成功批量繁育伊洛瓦底江水系異口新光唇魚。(記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