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7月26日電(記者嚴勇、王帆)61歲的北京人何女士背着有她半身高的背包,肩上挎着一台大相機,正徒步穿過一片濕地,前往拍攝鳥類的最佳點位。
何女士每年都會跟丈夫遠赴雲南旅居生活幾個月。出於對拍鳥的熱愛,她多數時間閒不住,穿越雲南的山山水水,為了拍到好的畫面,往往一蹲就是個把星期。
游客在雲南省昆明滇池海埂大壩投喂紅嘴鷗。新華社發(劉元嵩攝)
何女士和她的丈夫正是被雲南舒適的氣候和慢節奏生活所吸引,2021年在邊境城市騰衝買了一個院子,此後每年在這裡住上幾個月。她説:“這裡物價不高,泡溫泉的地方也多,一個月可以不重樣。”
在中國,像何女士這樣為了追求宜人天氣或舒適住所,選擇跨城、跨省旅居的人群,被稱為“養老候鳥”。他們在“季節性遷徙”中活出健康、活出樂趣,同時也為旅行目的地經濟注入新動能。
雲南省老齡健康産業發展協會會長王建新認為,隨着大批“60後”步入退休年齡,這些“新老人”擁有更強烈的出游意願、更高質量的休閒需求。
7月初,64歲的王慶春和老伴從近40攝氏度高溫的湖南長沙出發,乘坐高鐵抵達平均氣溫僅有20多攝氏度的雲南曲靖避暑。“我們這次準備待兩個多月。來到這裡感覺一下子就涼快了很多,這裡啥都有,就是沒有空調。”
雲南省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金雞峰叢油菜花海日出美景(2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曲靖地處雲南東部,夏季平均氣溫19.7攝氏度,是有名的避暑勝地。曲靖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紹,2023年夏天,曲靖累計接待避暑游客200萬人次,單日接待量最高達2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36.27億元。
王慶春和丈夫入住在曲靖市老年公寓。公寓裏電影房、健身房、艾灸按摩椅等一應俱全。王慶春喜歡彈鋼琴,老伴喜歡跳舞、打乒乓球,他們的興趣愛好在這裡都能得到滿足。
“湖南四季分明,夏天熱,冬天冷。”王慶春2015年退休,這一年起,老兩口開始了定期異地旅居養老的生活,一到夏天就往氣候涼快的地方跑,到了冬天就選擇相對暖和的城市。這是他們第二年夏天來曲靖,看重的就是這裡涼快舒適的氣候,加上各種文化娛樂設施齊備,能滿足老年群體多樣性需求。
曲靖市老年公寓工作人員楊曉紅介紹,在完成軟硬體整體改造提升後,公寓於2023年起接待外地避暑客人,以湖南、四川、重慶等地居多,既有“組團式”,也有“夫妻檔”,通常在6月底、7月初入住,9月或10月中旬返回原籍地。目前100個房間已經預訂完,陸續迎來避暑客人入住。
這個夏天,位於曲靖市馬龍區通泉街道楊官田社區的土瓜衝村,陸續迎來了各地的旅居老人。兩個多月前,來自重慶的六旬老人陳建明開着車,帶上老伴和寵物狗“可樂”,到這裡轉了一圈後留了下來,開啟了新一階段的旅居生活。
“孫孫不用我們管,我和老伴有退休金,想到處走走看看,過過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他説。
數千公里外,在中國東北的吉林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休閒康養資源使其成為眾多游客夏日覓清涼的好去處,也由此吸引了許多“銀發族”來此放鬆身心、縱享清爽慢生活。
打卡長白山天池、瀑布,體驗特色民宿,打太極拳,來自甘肅蘭州的果女士在長白山旅居康養已有十多天。
2024年6月5日,游客在長白山北景區瀑布前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不斷增加的旅居康養老年群體也帶動了當地酒店民宿産業的發展。長白山松果煥能酒店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雙成説,今年夏天他們陸續接待了來自福建、廣東、上海等地的老年人。酒店所在的二道白河小鎮,民宿數量近兩年年均增長超200%。
中國今年初印發《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關鍵部署。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近日&&,中國將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政策機制。
數據顯示,到2023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97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1.1%。據相關測算,目前中國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達到30萬億元左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