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7/23 09:31:28
來源:雲南日報

投資雲南 共襄南博

字體:

中國石斛花卉交易展示中心。記者 農首財 攝

保山恒豐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記者 農首財 攝

玉溪數字經濟産業園。記者 王一帆 攝

昆明呈貢信息産業園創新孵化中心。記者 王一帆 攝

貝泰妮集團中央工廠。記者 王一帆 攝

  “投資雲南”産業專題投資洽談活動7月23日在昆明舉辦,以第8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8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為契機,大力宣傳雲南戰略機遇、政策機遇和發展機遇,聚焦重點産業加大産業招商力度。

  “投資雲南”是省投資促進局會同相關省級産業主管部門、聯動省內各州(市)打造的招商活動品牌。一年來,“投資雲南”系列活動較好地宣傳了雲南、促進了合作,取得積極成效。本屆南博會期間,“投資雲南”聚焦雲南重點産業布局和州(市)發展需要,選取林下經濟、綠色製造、紡織服裝、數字經濟4個重點領域組織專題對接。

  為做好“投資雲南”産業專題投資洽談對接活動的相關籌備工作,全省投資促進部門按照精準、專業、務實的要求,以推動項目落地為核心,以符合産業政策、成熟度高的項目為重點,主動出擊做好會前洽談對接。廣泛了解企業投資意願,認真分析州(市)資源要素配置情況,努力推進企業和地方“雙向奔赴、合作共贏”。積極邀請境內外商協會、“三類五百強”、行業龍頭等企業參會。精心策劃招商項目,完善項目策劃聯審機制,策劃推出一批省級重點項目,掀起新一輪産業招商引資熱潮。

  念好“山字經” 唱好“林草戲”

  雲南作為林草資源大省,近年來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充分釋放廣袤森林的綠色能量,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

  盛夏七月,動臘縣天然橡膠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生態園內,雲南墾融林業發展有限公司橡膠林下砂仁種植示範基地上,剛栽種40天的30畝“丹頂紅”砂仁已分化出新芽,而基地另一片100畝土地已完成整土工作,準備種下經過多年研製而成的新品種“雲砂8號”。

  “新品種花期晚,正趕上雨季,空氣濕度大,受粉率增加,將極大提高産量。”雲南墾融林業公司副總經理錢濤介紹,作為四大南藥之一的砂仁在動臘有着悠久的種植歷史,但由於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現有的種植模式規模較小、産量低、效益差。公司攜手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雲南分所、雲南拓山中藥種植有限公司,在種苗培育、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加強合作,提高復種指數,增加經濟效益。示範種植成功後,將在動臘縣19.13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上推廣。

  雨季來臨,位於思茅區南屏鎮三棵樁村委會的普洱良寶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0畝白及林下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一派忙碌景象,50多名村民搶抓時令,除草整地、栽苗培土。“基地種植將以白及為主,同時種植滇黃精、百部、重樓、土茯苓等道地藥材。”公司副總經理陳國江介紹,公司依託當地豐富的林地資源,先期租賃25戶村民的400畝集體林地,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科技”模式,按照白及GAP種植要求,分期推進1200畝示範種植基地建設,帶動當地農戶開展白及林下倣野生推廣種植1800畝。

  “我們選擇來這裡發展,有3個‘看好’。”陳國江説,第一是看好行業前景,中醫藥産業作為朝陽産業,在雲南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扶持政策可感可及;第二是看好這裡的好山好水好資源,普洱森林覆蓋率高,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良好的自然條件是中藥材生長的絕佳環境;第三是看好良好的營商環境,各級黨政部門有求必應,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服務保障。

  這樣的情形,在全省比比皆是。玉溪市圍繞加快推進林草産業轉型升級,修訂完善了“十四五”林草産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了“一中心三帶五區”的布局。聚焦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通過精準摸排林地資源,建立50畝以上林地發展空間“一張圖”。同時,着力優化營商環境,實施了“百名幹部幫百企”方案,為企業發展提供“店小二”式服務。

  林地、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均居全省第一的普洱市,堅持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大力發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産品採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要內容的林下經濟,持續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生態建設成果。目前,全市林下經濟利用面積647.45萬畝、從業人數72.39萬人、從業林農年收入達1.85萬元,建有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5個。2023年,實現林下經濟總産值73.18億元。

  被稱為“野生菌王國”的南華縣,擁有250余萬畝野生菌採集基地,2023年野生菌集散交易量1.22萬噸、交易額15.5億元、綜合産值61.17億元。今年以來,該縣聚焦産業升級,瞄準建設全國最大野生菌生産加工基地、雲南國際野生菌交易中心、世界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目標,全力推進中國·南華野生菌加工産業園、雲南國際食用菌交易中心等11個重點項目建設,打造以野生菌精深加工、交易、新品研發、品牌與市場孵化、倉儲物流及文旅産業為一體的三産融合發展全鏈條。

  “中國紫皮石斛之鄉”龍陵縣錨定百億産值目標定位,探索推行1個規劃、3個保障、5大中心、N條路徑的“135+N”産業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集標準化種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銷售、康養觀光食用為一體,三産融合發展的石斛全産業鏈。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種植石斛4.25萬畝,年産鮮條1.2萬餘噸,紫皮石斛種植面積及産量分別佔全國的70%和全省的80%以上,實現全産業鏈綜合年産值75億元以上。

  推動紡織服裝轉移集聚

  在位於保山市隆陽區的保山恒豐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機器轟鳴、紗輪飛轉。“今年我們根據市場調整了生産線,保山工廠新增了高端紡織生産線,進一步提高産品附加值。”公司負責人張雷介紹。

  自2013年以來,保山市結合資源優勢,把輕紡産業作為主導産業之一發展,並規劃建設保山輕紡産業園。經過多年來的發展,輕紡産業園在承接産業轉移和産業集聚發展上已在省內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對外招商引資中顯現品牌效應。

  放眼全省,隨着山東、廣東、浙江、福建等地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入滇落戶,以德宏、保山、紅河為中心的沿邊地區初步形成紡織服裝産業集聚發展的態勢,紡織服裝産業作為雲南承接産業轉移的重點領域,已初具規模。實現紡織服裝産業的由小到大,對內進行産業整合,對外塑造區位優勢,雲南在發展紡織服裝産業的道路上探索形成更為協調的發展思路。

  利用口岸通道、資源稟賦、園區&&、人力資源等優勢,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依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雲南自貿試驗區德宏片區等&&大力發展紡織服裝産業。同時,為避免同質化競爭,德宏以芒市、瑞麗、隴川、盈江、梁河5個工業園區為核心,打造差異化布局——芒市以引進服裝鞋帽企業為主發展纖維紡織,瑞麗市以引進紡織貿易和流通企業為主發展紡織電商,隴川縣以引進繭絲綢和家紡企業為主發展綠色印染,盈江縣以引進針織和苧麻産業為主。

  2023年,通過大力招商引資,雅戈爾、業勤服飾、東方國際、上海中昊針織、正信公司、凱喜雅等一批知名企業先後落地德宏,包含了蠶絲、紗錠、面料、紡紗、成衣、襪子、帽子、醫用材料等上中下游産業,初步形成了從種桑養蠶、紡織加工到成衣、鞋帽製作的全産業鏈布局。目前,39家紡織服裝企業分佈在德宏州各縣市以及芒市工業園、盈江工業園、瑞麗工業園、隴川工業園等重點園區,形成了雲南省最大規模的紡織服裝産業聚集地,2023年紡織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1%,針織服裝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倍。

  保山市在全省率先打造“一線兩園”國內外發展&&,讓“國際驛站”成為保山承接紡織服裝産業轉移的一張亮麗名片。目前,全市輕紡産業有企業12戶,上海中昊、山東恒豐、天津天紡、浙江凱喜雅、雲南格律絲等龍頭企業陸續牽手落戶保山,初步形成了上游以繅絲、棉紡、包覆紗等為主,向下延伸拓展織、染、印、成品一體化發展的格局。2023年,保山市輕紡産業完成工業産值10.63億元,其中紡織業完成工業産值10.11億元,紡織服裝、服飾業0.23億元,皮革製品及制靴業0.29億元。全市投産桑園面積7萬畝,全年飼養蠶78833張,鮮繭産量3300噸,農業産值1.83億元。

  開遠市綠色紡織科技産業園在“熱電聯産”模式探索初見成效後,牢牢抓住熱、電、汽3個主要工業生産要素,繼續推動雲南能投紅河發電廠由火力發電企業向利用熱電汽進行循環産業發展轉型,並引進雲南首家印染紡織企業——新東旭集團開遠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落地生産。以2&30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為項目達産提供蒸汽保障,讓綠色循環發展模式為企業創造發展紅利,推動産業提質發展。

  當下,雲南保山産業園、德宏州沿邊産業園區、開遠綠色紡織科技産業園區、廣南縣滇南鞋服産業基地、昭通鎮雄呢嚕坪産業園等紡織鞋服專業園區加快建設步伐,紡織服裝産業進一步聚集,承接産業轉移能力逐步提升。本次“投資雲南”紡織服裝産業專題投資洽談活動,邀請13家行業知名紡織服裝企業,共謀雲南紡織服裝産業發展新篇章,構建從原材料供應(種桑養蠶)、紡織加工到成衣製作的全産業鏈布局。

  加速“綠電智造”集結

  招商引資是雲南省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的關鍵之舉。近年來,依託豐富的綠色能源優勢,雲南大力招引“綠電+先進製造”企業,綠色製造業呈快速增長態勢,新能源電池、硅光伏、綠色鋁等産業鏈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成為拉動工業增長新動能。

  本次南博會上,聚焦綠色能源與綠色製造融合發展,結合當前雲南省打造“零碳”園區、推進優電優用以及製造業對綠電需求趨勢等,雲南選定綠色製造産業專題舉辦合作對接會,努力引進更多有綠電需求的優質企業來滇投資,推進新材料、新能源電池等綠色製造産業延鏈補鏈發展。

  放眼全省,綠色製造方興未艾,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競相涌現,支撐起雲南省綠色製造的基本面。

  2023年,“生長”於雲南的中國美粧頭部企業貝泰妮集團,全新中央工廠生産基地在昆明高新區正式投産。這家按綠色工廠標準建設和運營的化粧品生産企業,從設計理念到經營流程進行了綠色迭代升級,建築採用低碳環保建材,屋頂分佈式光伏年均發電量約140萬千瓦時,公司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顯著提高。

  2022年起,貝泰妮建立碳盤查管理機制,逐步開展碳盤查工作,厘清産品在原材料生産、製造、運輸、使用直至廢棄的全過程中的碳排放狀況。2023年,貝泰妮對其兩款暢銷産品進行産品碳足跡核查,涵蓋産品原材料獲取、生産、運輸等碳排放關鍵環節,為進一步拓展出海業務打牢基礎。

  玉溪市委、市政府聚焦重點産業鏈招商,通過延鏈補鏈強鏈,“鏈”出綠色發展新動能。在玉溪市新平縣綠色低碳鋼鐵示範園正大制管集團項目現場,廠區裏建設如火如荼、試生産緊鑼密鼓,從去年8月開始對接,到今年6月首批産品下線,正大制管集團年産260萬噸焊接鋼管項目跑出了“玉溪速度”。

  “正大項目是我們在玉溪市積極幫助下,通過以商招商方式引入的下游企業,對我們延鏈補鏈強鏈具有重要意義。”雲南玉溪仙福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楊智昆介紹,公司2001年落地玉溪以來,聚焦“雙碳”目標在推動鋼鐵行業及産業鏈的綠色低碳轉型上不斷加大投資,投入103億元對公司現有生産裝備及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並實施能源綜合利用升級改造項目,進一步降低了單位産品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實現降本增效。

  “通過正在興建的産業鏈前端焦化項目和化念站通往公司的中老鐵路專用線,仙福鋼鐵在穩步發展國內市場的同時,還將積極拓展南亞東南亞市場。”對於未來,楊智昆信心滿滿。

  牢牢把握招商引資這條産業發展的“生命線”,楚雄州投資促進局聚焦全産業鏈打造綠色能源和綠色製造千億級産業,創新圖譜精準招商,不斷提升招商質效。近年來,綠色能源與綠色硅、綠色鈦、綠色釩鈦、綠色銅、先進裝備製造融合發展的態勢加快形成,跨越式提升了當地相關行業技術裝備水平。

  作為雲南省首批“零碳”園區,雲南安寧産業園區産業集群優勢明顯,清潔能源佔比90.94%,將重點打造綠色石化、冶金、新能源電池三大千億級主導産業。目前,園區綠色新能源電池産業已吸引湖南裕能、杉杉股份、華友鈷業等頭部企業率先集聚,積極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優先將園區企業副産的磷酸、雙氧水、氟化鋰、石油焦等用於新能源電池正極、負極、電解液的原料供給,推動跨企業、跨行業副産品和原材料閉路循環、就近供應,大幅提升資源産出率和循環利用率。

  在曲靖,新能源電池産業基本實現“材料—電芯—電池—應用—回收利用”循環發展,硅光伏産業形成了從多晶硅、單晶硅棒、單晶硅片、電池片再到組件、配套産業光伏電站的閉環發展;綠色鋁産業精深加工率超過85%,形成了從電解鋁、鋁精深加工到鋁應用、鋁回收、再生鋁循環發展,全省重要的綠色鋁精深加工産業基地加速形成。

  據介紹,為加速“綠電智造”集結,本屆南博會實現了“綠電+先進製造”的精準招商,省投促局積極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重點目標企業,與部分在滇投資且有綠電需求的外來投資企業座談,精心組織、精準邀商。目前已有天能控股集團、上海探鏈科技、德勤中國、聯想新視界、中車株洲電機、正泰智能、神火新材料、京能(青州)液氫科技、日本株式會社新幸機械、國鈦金屬等十余家知名企業計劃參加“投資雲南”綠色製造産業專題投資洽談活動。

  雙輪驅動 向“新”而行

  近期,中國電信集團在昆明設立國際通信業務&&口局正式獲批,這是我國30年來首次新增設的6個國際通信業務&&口局之一,為雲南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發展的新質力量。如今,雲南正通過數字基礎設施強基行動、數字經濟園區優化提升行動、數字産業化提升行動、産業數字化融合行動等,把數字經濟打造成為引領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坐落於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核心地帶的雲上雲·雲南省信息化中心項目,是由雲投集團下屬雲南雲上雲信息化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的雲南數字經濟重大基礎設施,先後構建了“區塊鏈雲”“數據湖”“密碼雲”“信創雲”等多個資源池,形成了涵蓋算力、運力、存力的一體化雲資源服務體系,正逐步成為驅動西南區域乃至南亞東南亞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作為全省唯一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信息服務等數字經濟産業為特色的園區,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涌現出一批行業領軍企業。中國移動雲南數據中心、浪潮雲計算産業園、中國聯通兩亞智算中心項目等相繼落戶開發區並開展建設,部分項目已經投入運行,今年在建算力約2000P,遠期超1萬P,為數字經濟産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發展潛力。

  “今年上半年,培育數字經濟企業44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網京工谷、藍典科技雲計算總部基地和電力技術科技創新園3個億元以上省外産業項目落地即開工,引入省外到位資金3.6億元。”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投資促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園區現有中小企業700余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38家、在庫項目30個、規上企業36個,擁有知識産權1150項。

  如今,雲南正通過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雙輪驅動”,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以數字文化、智慧旅游為核心的雲南數字文旅産業園正是其中的生動代表,園區通過深化雲南省“互聯網+文化+旅游”産業融合,全力打造立足昆明、賦能全省、輻射南亞東南亞的數字文旅創業創新高地,真正實現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旅游智慧化。截至目前,園區企業註冊數量達241家,包括雲南省大數據公司、攜程網雲南公司、騰訊雲計算、統信軟體等頭部企業及“鏈主”企業,其中數字文旅科技企業佔80%,對於推動雲南數字文旅産業的提質擴容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為雲南數字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前沿陣地,玉溪數字經濟産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在玉溪高新區雙創中心啟迪眾創園的雲南永興元科技有限公司圍繞政務信息化,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迅速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雲南省專精特新創新型企業。近年來,玉溪市高位統籌,科學謀劃“數字玉溪”建設,&&系列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下一步,玉溪將繼續抓住雲南省建設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和昆明獲批國際全業務&&口局的歷史機遇,重點從數字産品製造業、數字産品服務業、算力産業、數字金融等5個方面發力,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與昆明優勢互補,建成服務南亞東南亞的國際化數字服務中心。

  對於此次南博會,數字行業也充滿期待。“我們將重點對接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相關企業,積極招引國內頭部數字經濟企業。”昆明互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川説。雲南省數字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投資促進部有關負責人&&,園區將借力本屆南博會,全力推進産業發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記者 王丹 楊抒燕 陳曉波 段毅 王一帆 農首財 段芃)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