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維的鄉阿者尼村,鬱鬱蔥蔥的櫻桃樹下,生長着一簇簇梨窩菌。近年來,永仁縣發揮資源優勢,因地制宜不斷探索林下食用菌種植産業發展新路子,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打開特色産業發展新局面。
阿者尼村(7月4日攝)。新華網發(永仁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維的鄉阿者尼村村民張啟學的櫻桃樹下,一朵朵梨窩菌破土而出。今年在永仁縣林業和草原局的扶持下,他在自家櫻桃樹下種植梨窩菌0.2畝。張啟學説:“梨窩菌價格現在是35元每公斤,最高一天可以賣2000多元,預計可以賣5至6萬元。”
採摘到的梨窩菌(7月4日攝)。新華網發(永仁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永仁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汪劍彪介紹,當地通過考察調研,初步選定了林下菌的發展品種,採取由縣林業和草原局免費提供菌種,農戶出土地和勞動力進行試驗示範種植,摸索出一套適合永仁發展的林下菌種植發展模式。
村民採摘梨窩菌(7月4日攝)。新華網發(永仁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梨窩菌屬於食用野生菌類,種植技術簡單,喜濕,不耐光照,生長周期短,符合林下種植條件,是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作物爭資源的特有菌種。
永仁縣依託豐富的林果資源,圍繞“樹上有果、樹下有草、地上有藥、地下有菌”,探索“林下+N”的經濟發展模式,讓林下食用菌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以及鄉村振興新的經濟增長點。(李峻豪 張桂偉 鄧力銘 倪興祥)
梨窩菌(7月4日攝)。新華網發(永仁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梨窩菌(7月4日攝)。新華網發(永仁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長勢喜人的梨窩菌(7月4日攝)。新華網發(永仁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