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強化黨建引領,全面盤活資源,積極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致富。2023年,龍陵縣動糯鎮大寨村和龍新鄉黃草壩村的村集體經濟成功突破百萬元,並榮獲了保山市第一批村級“集體經濟強村”稱號。
航拍動糯鎮大寨村(5月16日 攝)。
打好“旅游牌”
在榮獲“中國傳統村落”“國家3A級旅游景區”、第一批“雲南省金牌旅游村”等稱號的大寨村,當地打造了集美食品嘗、旅游住宿、娛樂休閒、觀光農業於一體的鄉村旅游業態,獲得游客好評。
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大寨村建成的龍陵傣泐民俗酒店經公開招標出租後,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51萬元的租金收入,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吸納了當地群眾就業。同時,大寨村黨總支結合大寨村傳統村落保護項目的發展,在旅游特色街建設特色商鋪26間,每年實現商鋪租金6萬餘元,收入歸村集體所有。
據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魯麗華介紹,近年來,大寨村在餐飲、民宿、務工等方面帶動周邊群眾100多戶吃上了“旅游飯”,戶均年增收1.6萬多元。
大寨村黨總支還整合村寨周邊80多畝土地用於觀光農業的發展,向擁有零星、耕種條件不太理想土地的村民流轉土地栽種甘蔗100多畝,讓村民坐收土地流轉金的同時,能安心通過其他途徑增加收入。
“通過經營民宿、民族特色小吃街和土地流轉種植甘蔗等,2023年底,村集體經濟實現收入127萬元。”魯麗華&&,下一步,大寨村將依託鄉村旅游發展,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
動糯鎮大寨村獨特的傣族風情(5月16日 攝)。
全面盤活資源
坐落在320國道旁的龍新鄉黃草壩村,距離縣城12公里,轄區交通優勢明顯,有着豐富的地熱資源。
在滬滇項目的幫扶下,黃草壩村將原來閒置的粗製茶所建成農貿市場外租給企業,不僅提升完善了社區集鎮功能,每年還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7萬元,同時帶動了村民務工增收。
自農貿市場投入使用以來,村民楊書芬一直從事保潔工作。她每天早上到農貿市場打掃好衞生後,又去溫泉酒店打掃房間,其餘時間可以回家做農活,每個月做保潔工作有2000多元的收入。
航拍龍新鄉黃草壩村(3月27日 攝)。
黃草壩村還積極申報實施邊疆黨建長廊“四位一體”建設項目,建成1個溫泉綜合服務中心,外租後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1萬元。黃草壩村還積極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挖掘當地的傈僳族民族文化資源,舉辦“刀桿節”活動,從攤位和廣告位出租中實現創收,將“文化資源”變為了“文旅經濟”。
熱鬧的黃草壩集市(4月7日 攝)。
目前,“雨城灣項目”作為龍陵縣的重點項目入駐黃草壩村,為地方發展注入了新動能。龍新鄉黃草壩村黨總支書記張東華&&,下一步村裏會繼續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交通優勢、園區優勢,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結合村企共建開展勞務輸出、物流運輸、物業管理等業務,並結合康養、旅游文化多點發力,讓全村經濟持續增收。(完)(徐靜 侯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