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6/24 11:39:43
來源:雲南日報

昆明官渡:辦好實事 改出民生幸福

字體:

“三塊三”伙食團美食品鑒活動。

  昆明市官渡區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抓手,2021年以來,每年都把老舊小區改造列入10件惠民實事,每年報告落實情況,着力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2021年至2023年,官渡區共完成改造老舊小區345個,惠及群眾4.39萬戶,物資局大院、磚瓦廠小區改造經驗被住建部列入全國推廣案例,五里項目等入選全省城市更新示範項目。2024年,官渡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85個,涉及建築437棟,惠及群眾1.66萬戶。

  組織引領解決煩心事

  在吳井路110號居民小區,新修建的“思源水池”是很多老年居民最滿意的改造成果。

  該小區位於太和街道黃家莊社區,建成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小區3棟9單元處的地下蓄水池存在水源被污染的風險隱患,多年來一直困擾着百餘戶居民。

  “居民們早想改造,奈何多為高齡退休人員,工資收入不高,承擔不起費用。”黃家莊社區黨委書記陳高説。社區黨委發揮牽頭引領作用,按照治理“合夥人”理念,成立社區基金,動員居民每戶自籌100元,並向雲南天外天律師事務所募集5000元基金,開啟了“思源水池”改造項目。

  在社區黨組織推動下,三家施工單位密切協同,建成嶄新的地面不銹鋼蓄水池,徹底解決了居民飲水安全問題。

  從居民煩心事入手,破解老舊小區改造難題,是官渡區堅持解決民生問題和推進基層治理兩手抓的有效實踐。

  “我腿腳不方便,過去難得下樓一次。現在裝了電梯,能經常下樓逛逛了。”居住在董家灣273號東方花園的李奶奶平時靠輪椅出行,上下樓不便。為讓居民在上下樓間“直達”幸福,吳井街道黨工委聯合區住建局、城管局等部門,邀請專業人員到實地研商電梯加裝事宜。董北社區組建社區黨委委員、社區網格員、小區黨員代表、業主委員會、電梯安裝公司共同參與的專班,“一樓一方案”有序推進電梯加裝工作,使越來越多老年居民出行更方便。

  關上街道石虎關社區關嶺路89號院長期處於無人管理狀態,小區內照明不足、排水不暢、設施破損、消防設備不全等情況突出。社區從停車難、上下樓不便等群眾急難愁盼事入手,協調社會投資人安裝電梯、“一戶一策”拆除防盜籠、規範停車場秩序、建設內部洗車場、更換老舊供水管線並安裝凈化設備。改造之後,居民享受到實惠,社區也成功創建為“百佳示範小區”。

  組織推動辦好暖心事

  在金馬街道東華路社區,有一種幸福叫“三塊三”。

  每天午飯時間,社區的老年人都會準時來到“三塊三”伙食團,僅需支付3.3元便可吃上有肉有菜的可口飯菜。

  “三塊三”伙食團開了14年,一直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每份價格為3.3元的愛心餐。2021年老舊小區改造期間,“三塊三”伙食團提升改造被列入官渡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居民“點單”、街道“派單”、區委領導“接單”重點項目。

  通過深度整合資源,“三塊三”伙食團面積由原來的不足50平方米增加到近500平方米,菜品從四菜一湯增加到十幾種。“‘三塊三’伙食團提升改造後,社區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樣、更貼心的服務,充值辦卡的老年人增加到200多人。”東華路社區黨委書記楊曉玲説,社區還向環衛、快遞、外賣等行業工人提供愛心餐,累計服務就餐人員15.8萬人次。

  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中,官渡區各級黨組織着力解決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問題,讓老百姓享受實實在在的幸福。

  太和街道佴家灣社區物資局大院人員較為密集,且多為老年人和兒童。考慮到院內無活動場所,社區在進行老舊小區改造時,充分徵求群眾意見建議,聯合區住建局將廢棄單車棚打造為兒童游樂園區,將堆放雜物的廢棄竹林改造為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彩虹休閒長廊”,供居民休閒娛樂。

  關上街道關翔社區聚焦辦好關愛“一老一小”的暖心事,在永香小區打造友愛幸福食堂、友愛兒童活動陣地(科普大課堂)等,持續鞏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幸福食堂一日三餐對外開放,60歲以上老人享受優惠價,90歲以上老人、獨居老人和困難老人免費,每天有近300人用餐。”關翔社區黨委書記李文娟説,科普大課堂將聯動轄區學校,為青少年提供課後輔導、科普宣傳等優質服務,助力青少年更好成長。

  組織聯動健全好機制

  辦實事,解民憂,要深入調研,精準用力。官渡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要求,也是老舊小區改造順利推進的關鍵。

  作為省住建廳評定的“我為群眾辦實事”&&點,永香小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着力辦了一件實事:整治小區內部道路,優化路網。

  “路的問題,老百姓意見最多,投訴最多。”李文娟説,進出小區的道路狹窄、車輛亂停亂放,群眾出行不便。社區黨委直面痛點,組織黨員幹部廣發老舊小區改造民意調查表,多次召開庭院會民主協商,徵集意見建議上千條。

  摸清民情民意後,社區拆除廢置花壇、擴充路面、增設停車位,解決停車難題,提高了道路通達性;拆除樓棟之間的連接門,騰挪出更多空間,增加了出行便利性。

  在黨組織引領下,永香小區實施了全方位、大範圍改造,解決了一批群眾揪心事、煩心事,片區環境顯著改善,小區品質大幅提升。

  為民辦事解難題,需常抓不懈,抓出實效。為持續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關翔社區根據老舊小區改造的成功經驗,將民情懇談、民意收集等好的做法固化下來,規定網格員每月跟黨支部交流匯報,社區黨委每季度召開各方碰頭會、每半年召開民情議事協商會,確保及時了解群眾的困難和需求,及時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

  “5月份我們完成了新一輪民情走訪,摸清了困難群眾、熱心居民骨幹等人員信息,收集了居民對社區治理的評價意見。”李文娟説,底數明、情況清,工作就更有針對性。

  如今,官渡區按照黨建引領、強化管理、優化服務的思路,構建起以“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居民小區黨支部”為支撐的老舊小區改造四級聯動體系,各職能部門和街道社區堅持邊改造邊總結邊提升,不斷健全完善“民呼我為”、“吹哨報到”、網格化管理、多元共治共享等為民辦事長效機制,努力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的幸福指數。(官組軒)

【糾錯】 【責任編輯:楊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