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源勝玉翠茶廠迎來了繁忙的制茶季。走進茶廠制茶車間,空氣中飄散着陣陣清新的茶香,鮮葉攤晾區正攤晾着最後一批茶。這些鮮綠清香的茶葉來自茶廠後面的茶園,山腳下行行茶壟整齊排列,茶田與綠樹交錯,宛如一幅絕美的“世外茶園”畫卷。
洱源縣源勝玉翠茶廠茶園一角(資料圖)。楊一鳳 攝
洱源縣源勝玉翠茶廠坐落在洱源縣鳳羽鎮,始建於1972年,1998年李锳一家承包了茶廠。接手茶廠之後,李锳暗下決心,一定要刻苦鑽研製茶工藝,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擴大茶廠的生産規模,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將源勝茶打造成洱源縣的一張名片。如今,茶園種植面積從最初的100畝增至現在的408畝,茶廠也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企業。
“我們茶葉的消費者一般都是當地人,所以基本都是找熟悉的客戶幫忙分銷,但本地銷量始終得不到提高”李锳介紹,在洱源縣煙草專賣局的工作人員對捲煙零售戶店舖進行經營指導時,發現洱源縣源勝玉翠茶廠的茶葉被擺放在了店裏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隨即建議增加茶葉的上櫃曝光度,將其擺放到顯眼的位置。此外,結合源勝玉翠茶葉受當地群眾歡迎的特點,工作人員建議李锳將縣內各鄉鎮捲煙零售店作為茶葉的主要分銷點。
李瑛於2017年加入洱源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開始走電銷渠道,並為老顧客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現在已形成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我們的回頭客很多,還有一些老顧客專門來找我定制茶葉,隨着線上銷售渠道的打開,我們的茶葉還賣到了北京、上海等地。”李锳説。
鮮葉攤晾區的最後一批春茶(資料圖)。楊一鳳 攝
洱源縣源勝玉翠茶廠為了滿足擴大生産的需要,於2023年改建了廠房,更新了制茶設備,並開始引進新的制茶技術,産量實現了突破,2023年年産量有4噸左右,産值達到了80萬元。
為了提高茶葉品質,李锳帶着村民一起採茶制茶。“我們的茶葉需要人工採摘,每到採茶季,採茶用工找的都是附近的村民。”此外,茶園鋤草、施肥、修剪、翻挖等工作也需要大量的季節性用工,2023年,茶廠的季節性用工達到2500多人(次),支付工時費25萬餘元,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增收。(完)(楊一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