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6/07 15:24:24
來源:昭通日報

一顆枇杷 ,從昭通永善出發

字體:

  5月19日,“永善枇杷”國家地理標誌品牌正式發布。永善縣種植枇杷歷史悠久。永興街道水田村有一株枇杷樹,樹齡已超過400年,至今仍亭亭如蓋。目前,永善枇杷種植面積達8萬畝,産量4.5萬噸,預計産值3.15億元。

  王仁海和他的枇杷山莊

  5月19日上午10時,永興街道玉筍村石筍三組村民王仁海的枇杷園裏人聲鼎沸,2024年永善“善果工匠”枇杷生産技術技能競賽在玉筍山莊開賽。

選手們在採摘枇杷(2024年5月19日攝)。

  這是永善第四屆“烏蒙金沙·佳果天成”枇杷文化旅游節系列活動之一。除了採摘枇杷,當天的競賽還有定植、修剪的比拼。

  出了果園,走進玉筍山莊。這是一家規模很大的農家樂。房前屋後都是枇杷林,金黃色的枇杷在樹上長勢良好。

枇杷(2024年5月18日攝)。

  2001年,永善縣農業經濟經營管理站引進大五星枇杷在玉筍村試種,王仁海和其他村民帶頭種植,全村種了30畝。2010年,王仁海利用自家的房屋開了一家農家樂。為了讓游客有更好的體驗感,他擴大枇杷種植規模,一種就是兩三畝。還自籌資金修路,讓游客可以直接把車開到山莊。枇杷熟了,來的人多了,王仁海的農家樂生意火了起來。現在,王仁海是村裏的枇杷種植大戶,20畝土地全部種上枇杷,年收入16萬餘元,農家樂每年也能收入20萬元。

  一顆枇杷富了一個村莊

  5月的永善縣玉筍村和雙鳳村,鬱鬱蔥蔥,果園成林。當下,家家戶戶都在忙着採摘、分裝枇杷,貨運車輛來來往往,一車車又大又甜的枇杷從這裡運出,銷往全國各地。

永善縣永興街道玉筍村、雙鳳村(2024年5月18日攝)。

  玉筍村是永善縣最早種植枇杷的村。2002年,永善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選擇在玉筍村推廣種植“大五星 ”枇杷時,村民們顧慮重重,“枇杷3年才能挂果,佔了土地,沒了收入,種出來又賣給誰?”為了打消村民顧慮,玉筍村石筍三組小組長楊忠平帶頭種了1畝。3年後,枇杷挂果,又大又甜,銷路不愁。從此,村民種植枇杷的積極性提高了。2012年,玉筍村種植枇杷2300畝,2023年擴大至3500畝,年收入3000多萬元。

  枇杷成了村民脫貧增收的“金果果”。以前玉筍村的房屋 90%是土坯房,青瓦泥墻,安全系數低,道路泥濘。如今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家家修起了磚混結構的小洋房,村組道路全面貫通,建起了魚塘,開了8家農家樂。

  “永善枇杷 ”成國家地理標誌品牌

  枇杷改變了玉筍,玉筍也成就了枇杷。玉筍的“大五星 ”枇杷果大、皮薄肉厚、甜爽可口,引得外地客商前來收購、縣城居民前來採摘,人流如織。永善縣乘勢而上,2014年5 月,在王仁海的玉筍山莊舉辦了首屆枇杷節,2017年5月,又在這裡舉辦了第二屆枇杷節。

“永善枇杷 ”國家地理標誌品牌發布會現場(2024年5月19日攝)。

  5月19日 ,在“永善枇杷 ”國家地理標誌品牌發布會上,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蔡禮鴻説,永善枇杷種植面積大、品質好、肉質細、産量高。豐富的光熱資源、獨特的幹熱河谷氣候、特有的土質條件和適宜的溫差為枇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經過20多年的培育推廣,永善枇杷種植已初具規模。截至2023年底,全縣有枇杷面積8萬畝,産量4.5萬噸,産值達3.15億元。

金燦燦、黃澄澄的枇杷(2024年5月18日攝)。

  截至目前,永善縣引進3家龍頭企業,研發生産了枇杷膏等特色産品, 延長了枇杷産業鏈。2024年,永善先後舉辦了“迎在碼口”“游在大興”“樂在永善” 枇杷季系列活動,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曹阜金、田朝艷、周萬琴、蘭波、田明)

【糾錯】 【責任編輯:楊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