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5/30 09:07:06
來源:新華社

赤水河“蝶變”——雲南鎮雄多措並舉保護魚類多樣性

字體:

  “看!這是四川裂腹魚和昆明裂腹魚。”雲南省鎮雄縣魚洞村的河流觀察員姚明昌指着早上6點的監控畫面,興奮地告訴記者,如今赤水河果珠段的魚兒種類和數量已經大大增加了。

這是雲南省鎮雄縣境內的赤水河源頭(5月21日攝)。(董博懷 攝)

  赤水河發源於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河流上游已知魚類超過150多種,魚類物種多樣性十分豐富。然而,這條“生態河”曾因污染和過度捕撈導致珍稀魚類一度“消失”。

  “必須做出改變了。”居住在大灣鎮羅甸村的村民申慶敏説,當時很多人和他一樣,一看到發渾的赤水河裏“死氣沉沉”就忍不住地心疼。

  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乾淨又有生氣的赤水河,作為“赤水之源”的鎮雄縣打響了流域魚類物種多樣性“保衛戰”——堅持流域“十年禁捕”、清撿白色垃圾、宣傳環保政策、建設排污設施、推動生態修復……近幾年,鎮雄縣增殖放流魚苗近200萬尾,建設河道防護林帶400多公里,綠化種樹超25萬株,打出了一套河流生態治理“組合拳”。

  經過不懈努力,赤水河發生了“蝶變”:在赤水河流域雲南段首次採集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薄鰍,金沙鱸鯉、青石爬鮡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再度現身,魚類種類從36種增加到43種,坡頭鎮簸笠電站原取水口河段魚類密度從生態修復前的33尾/100米增加到203尾/100米……魚類的種類和數量都大大增加了。

4月21日,在赤水河雲南段首次採集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薄鰍。(受訪者供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過去靠捕魚補貼家用的申慶敏現在有了綠色、穩定的收入。“魚被過度捕撈後,掙不到錢還破壞了環境。”他説,現在政府帶着大家種枇杷、竹筍等經濟作物,減少對河流生態破壞的同時,一季能掙5000多塊錢。

  曾經的“捕魚達人”賀銀壽現在成了赤水河的巡河員。他負責的河段全長4.5公里,每天至少巡河三、四次,最多的時候一天巡邏10多次。他告訴記者,“禁漁”後,大家都自覺遵守這一規定。

  水清山綠,游魚輕舞。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正在繼續,在這片土地上“江、魚、人、城”和諧共生的故事還在進行着。(董博懷、林碧鋒)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