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4月26日,由晨光出版社主辦的“書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鄧西長篇小説《永遠的阿貝》作品研討會”在雲南昆明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旨在深入探討《永遠的阿貝》如何以兒童視角、文學的方式和精妙的敘事,書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永遠的阿貝》
《永遠的阿貝》為雲南省2023年重大主題出版扶持項目。作品以黎族文化為敘事背景,講述了祖孫兩代人,因相同的際遇,相互溫暖、相互治愈,共同在黎錦上繪就了一幅愛與寬恕、文化與信仰、缺失與彌補的畫卷。
研討會現場,氛圍熱烈,專家們各抒己見,觀點碰撞,精彩紛呈。專家學者圍繞作品進行深入研討,晨光出版社社長楊旭恒,總編輯鄒悅悅,副社長黃楠、程舟行、楊蔚婷,作為出版社代表出席會議。
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高洪波
這是一部民族特色鮮明的兒童成長小説。鄧西借助黎族女孩阿依的視角,詳盡展示了海南黎族生活場景、風土人情並重點描寫了黎錦的技藝。織就黎錦的同時,也織出了祖孫兩代女性互相理解、撫慰與編織新生活的美好嚮往。
作者將小主人公阿依置身於無助、自責、愧疚的境遇之後,讓外婆這一與阿依有着相似命運的智者用寬恕與愛救助阿依,使得這部小説的戲劇性得以大幅度拓展、延伸。用一幅紀念親人的黎錦的名字作為本書的書名,顯示了鄧西更深層次的思考和餘音繚繞的創作主旨,這個主旨就是:文化需要傳承,從精神到物質,孩子需要理解,成長需要扶持。
中國兒童中心原出版部主任、北京作家協會兒委會副主任馬光復
《永遠的阿貝》是一部比較優秀的長篇成長小説,文學性較強。鄧西將主人公阿依的心路歷程寫得非常漂亮、生動、細膩、深刻,讀完作品,心靈被深深地震撼着,對人物産生了極大的同情和理解。全書貫穿明暗兩條線,阿依明寫,阿貝就像影子貫穿在整個敘事之中,這個寫法確實很奇妙。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文學評論家朱自強
這是一部成長小説與傳統文化融合得非常自然的的長篇小説。《永遠的阿貝》結構嚴整,因果關係非常明確,情節有邏輯推理性,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成長小説。
《文藝報》副總編輯、文學評論家劉颋
在《永遠的阿貝》中,鄧西把握了溫暖的、向上的、有光的主基調,這和一個孩子走出心理困境的故事主線是很吻合的,這種溫暖也是整部小説隱含着的邏輯支撐。鄧西細膩的敘事和溫暖的基調相呼應,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會長、文學理論家孫建江
《永遠的阿貝》的構思比較完整和巧妙,線索清晰,可見作者寫作功底之紮實。這部小説最顯著的特色是多維度描述主人公阿依的治愈成長過程:第一個是美呀村自然寧靜美麗的環境,對治愈是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的;第二個是外婆這個角色,在治愈中起了點睛的作用;第三個是織錦,作品的最巧妙之處在於情節的前後呼應被匯聚在了黎錦《永遠的阿貝》上。
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河北省作協副主席、文學評論家李浩
在《永遠的阿貝》中,鄧西的故事穿插能力、主題把控能力和多重力量並推共進的能力相當不錯。首先,親人的離世成為阿依和外婆的心結,它的存在和化解是最大的動人之處。在黎錦知識與故事內容的融合、自然和淳樸人際關係對阿依的療愈,鄧西處理得自然豐沛,讓人沉浸。而這三個不同向度的內容最終又形成了合力,足見作家的寫作才華和設計能力。
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綜合處處長趙寧
《永遠的阿貝》是一部關於成長、愛和治愈的成長小説,故事性飽滿,充滿獨特的民族風情和地域文化特色。這部作品涉及兒童成長和兒童心理健康,具備現實意義。如何對待兒童心理問題,這部小説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不僅可以滿足兒童的閱讀需求,也可以給成年人帶來思考和幫助。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談風霞
這部作品給我的突出印象就是美,包括自然美、情感美、意境美,還有人文美、修辭美、細節美、語言美。這部作品有着清新、柔美、溫馨、細膩、輕靈的氣質,但是也不失銳利。因此,整部作品就像黎錦一樣具有多重性,多種顏色、多種紋路、多種機理交織,豐富而有韻味。
太原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文學評論家崔昕平
《永遠的阿貝》是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主題的作品。鄧西非常巧妙地將這樣的題材與心靈療愈的故事圓融地結合在一起,使得整部作品具備了一種藝術氣質。而描寫黎錦時,作者非常通透地把藝術本源的氣息和生命力的原點寫出來,將文化內容寫得如此打動人心,這是非常難得、也是非常少見的。並且這部作品展現了黎錦的生命力,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中華讀書報》編委、文學評論家陳香
《永遠的阿貝》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溫情、細膩,以詩意的語言、從容的節奏展開故事的敘述,構建出典雅、舒緩的藝術世界。通過刻畫普通人的生存狀態,營造了充滿人性、善、美的溫情世界,真誠反映時代發展途徑當中的人生世相,以及社會發展變革當中的生活圖景和民間溫情。作為一部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作品,主題並未游離於療愈的敘事之外,也是這部小説的鮮明特色之一。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讀周刊主編楊雅蓮
《永遠的阿貝》呈現出一種非常靜謐的審美意蘊,時間是慢慢流淌的,作者就像織錦一樣編織出一幅富有民俗風情的生活圖景,以文學化的表達方式書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書中大量運用了擬物化和擬人化的描寫,不僅體現了黎族人民的生活智慧,還有萬物有靈的哲學觀。
浙江師範大學兒童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胡麗娜
《永遠的阿貝》是一本很有經典氣質、值得期待的、有潛力的佳作。人物的故事互相交織,這些傷感如何釋懷,如何在歲月流逝中沉澱情感並繼續生活,正是這本書的深意。在從容敘事中串聯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內蘊,以及通過編織黎錦治愈內心,格外令人欣喜。
《十月少年文學》副主編冷林蔚
《永遠的阿貝》充分體現了治愈的力量是深植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當中的。作品中的治愈發生在大自然中,契合了中華民族傳統思想中的天人合一。黎錦這一文化符號在《永遠的阿貝》中,被賦予了與現實世界産生連接的作用,巧妙地將治愈敘事與傳統文化結合,使整部作品高度融合統一。
兒童文學作家鄧西
《永遠的阿貝》一書的作者鄧西對各位專家的點評和晨光出版社表達了誠摯的謝意,隨後,她介紹了《永遠的阿貝》的創作過程。她説:“我生活在黎族聚居區,我的生活漸漸被黎族文化所影響,被黎族人的生活所浸染,所以,一直以來我很想在我的作品裏展示他們的生存智慧,以及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因此就有了《永遠的阿貝》。這部作品得到了黎族文化專家的肯定,在今天的研討會上也得到了各位專家的肯定,還得到很多殷切的希望和祝福,最寶貴的是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
研討會最後,副社長黃楠感謝與會專家對《永遠的阿貝》進行了極其細緻的分析解讀和挖掘,圍繞作品的語言特色、情節設置、藝術結構、人物塑造,以及作品的主題性、時代性、出版價值和原創現實題材兒童文學的創作樣貌等展開了研討。本次研討會不僅為本書,還為晨光社未來的選題策劃和編輯出版都提供了寶貴的方向指導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