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4/20 09:58:44
來源:新華網

楚雄南華:守茶山 拓産業 區域公共品牌助力茶文旅融合發展

字體:

  4月9日,茶農羅景良站在古茶樹下,身旁是刻有“三家村古樹茶王”的石碑。在他身後的樹蔭下,古色古香的帳篷帷幕裏,主持人正在與雲南農業大學茶學院的專家探討古樹茶産業的發展,這是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兔街鎮的“2024南華兔樂之古茶文化節·春日熹宴”活動現場。

  一年一度的古茶文化節在南華縣已是第三屆,3年過去,羅景良的春茶收入翻了近3倍。近年來,南華縣立足茶産業生態優勢,圍繞兔街鎮的古茶樹資源,持續打造“兔樂之”茶葉公共品牌,全面提升茶葉質量、産量,有效拓展品牌效應。2023年,兔街鎮産茶672噸,實現産值1.089億元,佔南華縣總産值的95%。

“2024南華兔樂之古茶文化節·春日熹宴”活動現場(4月9日攝)。新華網發(南華縣委宣傳部 供圖)

  遠在深山有茶香

  “兔樂之”是兔街鎮的彝語稱呼,這個位於南華縣西南部的小鎮,地處哀牢山南坡,森林覆蓋率達82%。時值春茶採摘旺季,兔街鎮的萬畝茶樹正吐露新葉。據統計,兔街鎮有茶園面積2.46萬畝,佔南華全縣茶園總面積的80%以上,並有樹齡百年以上的古茶樹4140多棵。早在2001年,兔街鎮就被雲南省列為“無公害茶葉基地”。

  目前,兔街鎮有雲南南華半坡茶廠、南華縣小村茶廠、南華縣彝鄉茶葉有限公司等多家有一定規模的茶葉企業和制茶作坊。近年來,兔街鎮完成綠色食品申報認證7個,“一村一品”申報認定4個,截至目前共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産品17個。

南華縣兔街鎮三家村的茶山(4月9日攝)。新華網 楊楨宇 攝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當地村民較好的保護意識,給兔街鎮帶來了良好的資源稟賦。基於兔街鎮四面環山的實際,楚雄師範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李貴平、副教授徐明祥在對兔街茶産業發展的調研報告中指出,兔街鎮茶産業存在産品“流通範圍小,銷售渠道單一”的問題。報告建議,發展兔街茶産業,應適度延伸産業鏈,以降低投資和交易成本,促進信息資源的交流、匯集和技術、産品的聯動創新。

  為了讓兔街“好茶”變“名茶”,南華縣近年來着力探索和提升茶文化與茶品質,並打造了“兔樂之”茶葉公共品牌。

  品牌助力茶香飄

  2022年4月,兔街鎮舉辦了首屆採茶節,當年,兔街鎮茶産量400多噸,産值1600萬元。

  2023年4月,兔街鎮舉辦了“遇見楚雄南華2023兔樂之古茶文化節”,首次將“兔樂之”茶葉公共品牌與文化節結合,並大力推廣。從此,所有兔街鎮産茶都帶上了“兔樂之”公共品牌標識。這一年,兔街鎮茶葉實現産值1.089億元,較2022年番了近7倍。

  品牌效應帶動了産業發展,南華縣對“兔樂之”茶葉公共品牌的推廣力度不斷加碼。

  今年3月底,“2024南華兔樂之古茶文化節·春日熹宴”在雲南省昆明市以2場快閃形式發布了主題曲《兔樂之》。

  4月9日,“2024南華兔樂之古茶文化節·春日熹宴”在兔街鎮半坡村啟幕,通過鬥茶比賽、茶文化與民俗文化傳播、古茶樹保護論壇等系列活動,宣傳推介當地古樹茶,傳承傳統制茶工藝,展示兔街鎮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和資源優勢。

參加鬥茶比賽的制茶師傅正在推介自己的茶(4月9日攝)。新華網發(南華縣委宣傳部 供圖)

  “我們村有上百年的種茶歷史,2022年以來,政府加大了茶産業扶持力度,成功舉辦了2次採茶節,我們的茶葉得到了很好的宣傳推介。”半坡村委會黨總支書記阿發榮&&,在近年來的宣傳推廣之下,當地古茶産品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産值也逐年增加。

  兔街鎮半坡村委會三家村茶農羅景良擁有村裏現存最古老的茶樹,“古樹茶王”胸徑110厘米,高8米,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近兩年‘古樹茶王’跟着文化節火了,2023年整棵樹的茶葉打包賣了4.8萬元,今年估計也不會低。”羅景良&&,在“兔樂之”古茶文化品牌打響之前,其擁有的50余畝茶園和100余株古茶樹一年收入約15萬元,隨着品牌效應的加深,羅景良2022年收入25萬元,2023年收入38萬元,今年收入預計能突破40萬元。

羅景良坐在他的“古樹茶王”下(4月9日攝)。新華網發(楊霞 攝)

  保護“古茶樹遺産”

  2023年3月1日,《雲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正式實施。該《條例》明確,在對古茶樹的保護管理方式上,一方面通過政府部門採取設立保護標誌或掛牌、進行生態修復、嚴格徵佔用地審批手續、加大保護和傳承古茶樹文化遺産、設立禁止性事項等方式進行保護,另一方面鼓勵古茶樹所有者、使用者科學管護,科研機構通過科學研究對古茶樹種質資源進行保護。

  在對古茶樹的保護中,兔街鎮通過組織開展古茶樹保護技術培訓會,加強對茶農的培訓和指導力度,採取限制採摘、禁止採伐、禁止移植等措施,讓古茶樹得到持久保護,並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古茶樹上挂着“身份證”(4月9日攝)。新華網 楊楨宇 攝

  楚雄州鄉村産業發展中心科技特派員楊勁松&&,古茶樹是當地群眾的寶貴財富,具有不可再生性,當地從2015年開始加強對古茶樹的普查、掛牌以及對茶農的培訓,增強當地人對古茶樹的保護意識。“近年來古茶價格飆升,引發了部分茶農對古茶樹過度採摘、不合理施肥和破壞生態的現象。”

  兔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彭仕龍介紹,兔街鎮持續建立和完善古茶樹保護措施,對當地古茶樹實施掛牌保護,同時把茶樹保護納入村規民約。目前,兔街鎮的古茶樹均挂着帶有識別二維碼的“身份證”,掃碼後就能清晰地查看古茶樹的所有信息。

楊勁松(左一)、彭仕龍(右一)共話古茶樹保護(4月9日攝)。新華網發(南華縣委宣傳部 供圖)

  多産業融合促振興

  4月9日,在“2024南華兔樂之古茶文化節·春日熹宴”活動現場,高峻手握一顆新鮮重樓問向現場村民,“大家知不知道這個東西有什麼作用?”有村民回答,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我是説,它對我們村民有什麼作用?”高峻追問,得到一眾村民異口同聲地回答——增收致富。

  高峻是雲南農業大學茶學院的教授,在院長王白娟的帶領下,他和同事們自2022年起在兔街鎮開展調研工作,並於2023年建立了專家工作站,助力兔街鎮找準品牌定位、強化茶産品質量管控、培養人才並開展科技研發及應用推廣。

高峻在活動現場(4月9日攝)。新華網發(南華縣委宣傳部 供圖)

  “近些年,政府和高校合作,請專家教授幫助我們改良制茶工藝、制茶設備,並教授病蟲害防治方法。”羅景良説,新技藝制出來的茶回甘好,色澤明亮,進一步提升了古樹茶的商業價值。

  古茶園返生態食用菌栽培技術、古茶園綠色中藥材栽培技術、茶園生態養蜂技術、茶樹精準施肥技術……在王白娟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的幫助下,這些技術在兔街鎮逐步推廣,重樓、黃精等林下産業也逐步發展起來。截至2023年10月,兔街鎮共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近6000畝,預計總産值達1.8億元,種植戶數超過2500戶。

  茶産業與其他林下作物産業融合的同時,文旅産業也在兔街鎮興起。南華縣將茶馬古道文化、民族文化與哀牢山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引導茶産業與文旅産業融合發展。

  雲南農業大學茶學院講師、博士鄧秀娟&&,茶産業與文旅産業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學校將組建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三茶統籌”服務鄉村振興創新團隊,發揮“三茶”合力,助力兔街鎮將茶馬古道遺址、彝繡、彝族打歌“阿卡舞”、生態古茶林等文旅資源優勢利用起來,“讓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農變導游”,打造出兔街特色茶品牌。

當地彝族村民表演“阿卡舞”(4月9日攝)。新華網發(南華縣委宣傳部 供圖)

  南華縣秘境兔街商旅綜合項目的展示牌上顯示,南華縣在兔街鎮規劃有免樂之茶旅商業街開發項目、免樂之茶莊園建設項目、茶園星光酒店建設項目、榕樹裏特色民宿開發項目等,旨在推動景區茶區、茶旅品牌、茶旅文化、茶旅康養一體化發展。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以‘兔樂之’古茶品牌創建為突破口,持續傳承和發揚茶文化,全面提升茶葉品牌價值,把‘千年茶王’的饋贈裝進群眾口袋中,拓寬‘茶王’樹下的新時代致富路。”兔街鎮黨委書記王加宏説。(康靜 楊楨宇)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