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丘北縣官寨鄉秧補村的全意農資銷售服務點舉行開業儀式,當天就有群眾購買了12袋尿素和2袋複合肥。
“通過縣裏組織實施的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項目,我們從相關農資生産企業獲得了質優價廉的穩定貨源,産品在市場上很有優勢。”農資銷售服務點負責人王艷學説。全意農資銷售服務點正是官寨鄉村集體公司文山全意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今年開發的新項目之一。
官寨鄉百畝澳洲龍蝦養殖基地。張文峰 攝
近年來,為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平,探索解決鄉村産業存在的原始資金不足、市場化程度不高、發展方式單一等問題,丘北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組建了強村公司。通過發展光伏産業、服務創收、招商合作、資源開發等模式,2023年,全縣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293.17萬元,村均收入達12.68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94個,佔比92.16%。
地處山區半山區的官寨鄉人均耕地面積僅2畝,一度面臨着“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困境。2021年,官寨鄉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促進農戶增收、産業發展的關鍵,聯合全鄉10個村委會,每村出資5萬元,成立了文山全意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成立前,鎮裏把村民最關心的股權、章程和運營管理細則等問題一一厘清。“只佔位、不幹事是公司管理運營的一大難題。”官寨鄉黨委副書記陳鑫説,為此,公司將10個村的書記、主任選為董事和監事,其待遇實行績效管理,不領取日常工資,在公司年凈利潤超過30萬元時,從年度凈利潤中提取12%按比例分配績效。“公司發展越好、大家績效越高,幹事動力更足。”陳鑫説。
在距離縣城40多公里的官寨鄉蚌郎村,高低起伏的山坡上,1500余畝澳洲堅果長勢喜人。“再過兩年就能挂果了,一棵樹能産50公斤果,這千畝荒山以後就是我們的綠色銀行。”澳洲堅果基地負責人張雲介紹,蚌郎村山多地少,強村公司多方考察、篩選,瞄準了“靠山吃山”的堅果種植産業。目前,堅果基地土地流轉涉及農戶922戶,戶均增收5萬元,每年支付群眾就近就地務工費用3萬元。
立足轄區資源稟賦差異大的實際,強村公司明確運行制度,每個村委會作為子公司,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項目落地後由各村委會實施管理。“既能保障總公司的主導權和統籌調配,又能充分調動各村積極性,未來計劃在每個村發展一個特色産業。”陳鑫説。
謀産業、找市場、尋出路,強村公司成立以來,各村涌動出前所未有的幹事熱情和發展動力。澳洲龍蝦養殖、澳洲堅果種植、共享稻田等項目陸續啟動運營,官寨鄉“因村致宜”發展起了小而優的特色産業。
好水産好米、出好蝦、有好景。在白馬村,通過流轉182畝農田經營“共享稻田”,普通稻田變為景區,“雲上白露香”與“雲官大米”兩個品牌上線銷售,實現營業額84萬元,帶動群眾增收60萬餘元;轄區4個漂流點年接待游客5萬餘人次,實現綜合收入500萬餘元;革勒村委會木宰村小組建設佔地160畝的澳洲龍蝦養殖基地,2023年公司運營澳洲龍蝦養殖、澳洲堅果種植等項目,實現營收200余萬元,帶動群眾增收120余萬元,推動全鄉10個村委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邁入10萬元大關。
盤活村集體荒山荒地、石疙瘩地、農戶閒散土地990余畝發展光伏産業,山心光伏發電場為項目區400余名群眾提供穩定的就業崗位,群眾在項目徵地和租地中獲得收入300萬餘元。
今年以來,強村公司不斷發展壯大,不僅蝦塘擴大至160畝,還建成了澳洲龍蝦育種試驗基地。“購買一尾黑頭蝦苗6毛錢,而自己孵化繁育成本在兩三毛錢,孵化成功後將縮減一半的成本,把育苗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打通前端中端産業鏈,發展更有前景。”官寨鄉副鄉長王靜説。(記者 王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