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3/29 14:37:43
來源:新華網

昆明富民縣:資源優勢賦予鄉村振興新內涵

字體:

  實有耕地面積16583公頃,糧食産量6.36萬噸,生豬存欄12.18萬頭,建成稻魚共生、蘋果、楊梅等15個示範基地……2023年,昆明市富民縣農業生産穩中有增,為“鄉土”資源賦予新內涵、新內容,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

  小櫻桃變成“金果果”

  一年來,富民縣聚焦鄉鎮特色,堅持“一村一品”,找準自身稟賦,集中精力做優做強特色産業。

  赤鷲鎮是富民縣著名的“櫻桃之鄉”,有着近30年櫻桃種植歷史,得益於優渥的自然條件,種植的櫻桃鮮果粒大、顏色艷麗、甘甜多汁。近年來,赤鷲鎮不斷提升農業産業化發展水平,助推農旅、文旅融合和大健康産業發展,擦亮“果香赤鷲”亮麗名片,讓紅櫻桃變身增收致富“金果子”。


赤鷲鎮櫻桃成熟挂滿枝頭(資料圖)。新華網 徐華陵 攝

  赤鷲鎮還通過電商&&,開啟櫻桃線上銷售新模式,增加銷售渠道,拓寬市場。同時依託櫻桃特色資源,持續推進櫻桃現代産業園建設,大力發展羊肚菌、魔芋種植,形成了集採摘體驗、觀光農業、特色果蔬基地等項目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目前,赤鷲鎮已種植櫻桃3000余畝,帶動35戶農戶示範種植大櫻桃550余畝,櫻桃年産量達7000余噸,輻射帶動全鎮10個村産業集聚發展,將大櫻桃産業連片化、規模化發展,拓展櫻桃産業。

  因地制宜發展“稻魚共生”新模式

  大營街道麥場村麥場小河、楊先溝2條河流穿村而過,地下龍潭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近年來,麥場村通過發掘自身優勢,形成了“稻魚共生”生態種植養殖為主導産業,胡豆、芋頭種植為輔助産業的産業發展模式。

  麥場村結合現代市場發展理念和農耕智慧,在秧苗移栽後,按照時間節點放養谷花魚,使傳統農業單一的水稻收益轉變為“水稻+谷花魚”的“稻魚共生”的綜合收益,既維持其原有生態平衡,又以谷花魚的經濟優勢提振水稻的經濟價值,解決了水稻種植産值低、無人種的問題。

麥家營村民撈取稻花魚(資料圖)。富民縣委宣傳部 供圖

  此外,麥場村與從事“物聯網+認養農業”的專業公司達成合作,推出“魚米共生稻田認養”活動,以體驗式的創新農業發展模式讓消費者直接連接生産者,以“谷花魚養殖+鄉村旅游”為主題,把麥場村打造成一個集休閒、旅游、特色産業於一體的現代化新農村。目前,麥場村“稻魚共生”生態種植養殖面積達420畝,僅養殖谷花魚一項,每年便可增加收益88萬餘元。

  “空殼村”變“網紅村”

  近年來,富民縣永定街道石橋村實現閒置資源盤活並增加股份收入,村集體收入擴大,在預留村集體公用經費後,村集體收益可以向村民二次分紅。

  經過幾年的發展,石橋村自身內涵不斷豐富,以文化服務産業為支撐,依託區位交通、自然景觀、民俗文化、特色産業等優勢資源和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石橋村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完)(康靜 劉奕)

【糾錯】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