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3/21 20:10:48
來源:普洱學院

普洱學院:教育幫扶助力邊疆民族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字體:

  近年來,普洱學院聚焦邊疆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匱乏、辦學治校水平低、教師隊伍素質不高等問題,以“石榴花開”黨建工作品牌為引領,弘揚民族團結互幫互助的“賓弄賽嗨”精神,通過積極落實體育美育浸潤計劃和新高考送教活動,以及定點幫扶、縣中託管、探索普通高校與職高的融通等多種形式,為邊疆民族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普洱學院調研組到寧洱縣調研座談(資料圖)。 供圖

  實施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

  近日,普洱學院第二批幫扶支教團隊106名師生開赴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實施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把體育、美育的精神傳播到邊境中小學校各族師生。

  據介紹,實施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是普洱學院落實“五育並舉”、補齊邊境地區教育短板、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工程,不僅為普洱學院師生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增進民族團結、鍛煉自身能力、服務社會基層的寶貴機會,也為普洱市4個邊境民族自治縣中小學校提供了美育、體育方面的幫助和支持。普洱學院黨委書記胡國雲介紹,普洱學院通過實施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助力孩子成長的多元發展。

  江城縣副縣長楊存艷&&,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有力促進了“五育並舉”落實落地,為推動江城縣基礎教育整體上&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沒有學習‘啦啦操’之前,我很內向膽小,在普洱學院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的教導下,我不僅學會了‘啦啦操’的基本動作,也變得自信起來。”孟連縣第一小學一名三年級的女同學説道。

  開展新高考9門學科送教

  為助力普洱市邊境4縣培養學科骨幹隊伍,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2023年10月,普洱學院與邊境4縣集體簽訂新高考學科送教相關協議,並組建由學科專家、中學骨幹教師、教研人員等成員構成的送教專家團隊,按照“一縣一計劃”“一校一方案”等辦法,合力推進新高考9門學科送教工作。

  此外,普洱學院還邀請了省內外多名資深教育工作者,以“普通高中新課標·新教材·新課堂教學能力提升專題培訓會”的形式,通過理論教學、交流研討等方式對來自普洱市12所高中學校的近500名教師進行了為期3天的培訓,助力學員深入學習普通高中新課標理念,掌握新教材內容,理解新課堂教學的要求,共同推進普洱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的發展。

普洱學院託管幫扶普洱中學調研座談現場(資料圖)。 供圖

  探索多種教育幫扶形式

  針對普洱市邊疆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普洱學院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探索補齊教育發展短板的多種幫扶形式,助力邊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自普洱學院與思茅一中、普洱中學建立託管幫扶關係以來,普洱學院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為抓手,通過發揮普洱學院師範專業優勢,幫助開展教學指導,助力課程體系建設,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同時充分利用普洱學院“校園開放日”活動,組織託管幫扶學校部分教師、學生和家長到普洱學院參觀諮詢,引導學生合理選科選考。

  在普洱學院定點幫扶的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按板鎮聯盟村,駐村工作隊舉辦了2023年暑期少兒美育培訓班。駐村教師隊員授課生動有趣,向邊疆學生講解了美術基礎、設計原理,並組織互動游戲和實踐練習,激發學生們對藝術創作的興趣和熱情。

  以教育幫扶助力邊疆民族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普洱學院扎根邊疆,服務邊疆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普洱學院結合邊疆民族地區實際,聚焦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民族文化傳承創新兩項任務,依託輔導員隊伍、民族文化研究團隊、校外專家團隊和學生志願服務團隊,實現“開學第一課”、黨課、特色課程、藝術課程、實踐課程相互支撐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體系,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成效突顯。

  “‘賓弄賽嗨’是普洱各民族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胡國雲介紹,“賓弄賽嗨”是傣語,是親戚般的朋友關係,就是“我們都是兄弟”的意思,普洱學院將持續以實際行動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用“石榴花開”精神培根鑄魂、啟智潤心、讓“賓弄賽嗨”精神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光大。(完)(梁荔)

【糾錯】 【責任編輯:楊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