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萬頃撫仙湖 通訊員 曹雷 攝
這是一座被大自然厚愛的城市,山相依、水靈動,賦予其生生不息又韻律獨特的城市脈動;這裡是滇中最美雲煙之鄉,時代潮流涌動,城市拔節生長。芳草佳木間,玉溪市持續探尋美麗玉溪發展之路,在發展中保護,在創新中激活時代價值。
近年來,玉溪市把綠色發展列為“三大核心戰略”之首,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從2018年的90.52%提升至2023年的92.97%,成功創建國家級、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5個,省級美麗縣城4個。
提“顏”增“質” 打造高品質人居環境
走進紅塔區聶耳公園,陽光灑在乾淨整潔的小路上,玉蘭花隨風搖曳,春的氣息撲面而來。中午時分,83歲的王純龍帶着二胡和曲譜來到公園中央,“退休以後,這裡就成了我最常來的地方,有花有草空氣好。”他説。
如今,靚麗的城市風景已成為玉溪市的新名片。在紅塔區,推窗見綠、出門入園、街角遇綠成為市民的生活日常,也成為玉溪市實現污染防治從重點攻堅向協同治理轉變的縮影。
近年來,玉溪市生態環境局聚焦保護主責,全面提升綠色顏值,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調查及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排查整治和風險防控,持續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和信息化管理。全市2個市級、12個縣級、68個鄉鎮級(含“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均按規範劃定保護區。市級和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縣級以上水源地綜合評估均達到“優秀”等次。
同時,玉溪市持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打好建築施工工地揚塵污染治理攻堅戰,抓住重要節點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工業企業大氣污染工作,並加強污染天氣防範應對。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保障率、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實現了三個100%,環境空氣質量2022年度考核全省排名第一。國控、省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率從2018年的70.6%提高到2023年的75.8%,34個河湖入選省級美麗河湖,5個河湖入選全省50個綠美河湖標杆典型對象,人居環境不斷提升。
呵護一方清水 共繪美麗山水畫卷
初春時節,從高空俯瞰星雲湖,如同打開一幅立體的山水畫:湖水藍、水杉紅、蘆葦黃,色彩交織;骨頂雞、小鴨子在湖邊嬉戲飛翔,越過休閒步道,一旁連接調蓄帶和湖泊的康美濕地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經過凈化的河水緩緩流入湖中。
美麗的星雲湖是玉溪市推進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三湖”保護治理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轉變的縮影。聚焦“三治一改善”,玉溪市推動管湖治湖從行業部門分散治提升到黨委政府統一治,率先在全省成立“湖泊革命”指揮部,&&“三湖”保護治理三年行動,探索實施“五位一體”湖外水資源循環利用綜合性工程,撫仙湖流域污水收處實現全覆蓋,星雲湖摘掉了劣Ⅴ類“帽子”,杞麓湖COD連續4年呈下降趨勢,“三湖”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三湖”治理中,濕地保護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周官河附近的康美濕地曾是黑臭河。玉溪市在發現問題後立刻加強以“三湖”為重點的濕地保護、修復、利用的監督檢查。實施周官河河口康美濕地生態修復、漁村河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工程;及時處置藍藻水華,應急處理富藻水1.098億立方米,産出藻泥2.17萬噸;開展星雲湖魚類生態調控,取締沿湖漁船618隻,完成261萬尾鰱魚、鳙魚苗投放,查獲漁政案件26起,結案26起,罰款28700元,實現星雲湖流域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
山青、水綠,諸多濕地的不斷改善提升,意味着玉溪市實現生態保護從區域修復向全域保護的轉變。一直以來,玉溪市堅持緊扣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把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有機統一起來,實施了一批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16個自然保護地,累計完成歷史遺留礦山修復治理1.84萬畝、修復率50.8%,濕地、自然濕地保護率均居全省第一,實施封山育林23.47萬畝,森林覆蓋率53.06%。
逐綠前行 提升高質量發展“含綠量”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亮麗的城市名片,也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走進雲南玉溪中匯電力設備有限責任公司,電可維智慧電務&&上滾動顯示着合作企業的能源消耗、環境監控、水電氣一體化監測等相關數據。
“在政府相關部門的號召下,大家關於節能減排、共同打造綠色園區的意識也在提高。”中匯電力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智能運維部經理魯宏介紹,助力低碳園區的運營成為下一步的業務重點。
從“十三五”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7.53%,未完成省級下達的15%的目標;到2022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0.77%,完成省級目標的70%;再到2023年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下降9.8%,排全省第二,並被列入全國“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近年來,玉溪市堅持保護與發展並行,逐步實現綠色轉型發展從理念要求向具體實踐的新轉變。
通過加強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前瞻性思考,加快重點行業、企業發展的全局性謀劃,玉溪市正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去年印發全市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編制方案;制定“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穩步推進風電、光伏項目建設,目前,已有17戶企業獲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稱號,26個項目已投産並網11個、並網容量達78萬千瓦。
同時,玉溪市還探索近零碳排放示範項目試點,加大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戰略性布局,以市場為導向,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沃森參與共建雲南疫苗實驗室,成立雲南雲陶産業創新研究院,截至目前分別認定國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31戶、60戶;緊抓數字化和綠色化融合發展,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綠色低碳産業深度融合,建設5G基站6150個,互聯網出口帶寬5.7T、排全省第2位,為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記者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