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1/18 21:22:14
來源:新華社

“中考體育100分”“零近視”小學——學校體育工作的“雲南探索”

字體:

  新華社昆明1月18日電(記者 岳冉冉)近年來,雲南的學校體育工作引發社會關注。雲南不僅成為全國第一個把中考體育調整為100分的省份,還出現了一所沒有“小眼鏡”的“零近視”小學,而雲南大學“體測不合格,拿不到畢業證”的做法也被稱為“最嚴體育校規”……在這些敢為人先的做法背後,是雲南學校體育工作者的大膽嘗試和探索,他們的初心只有一個:為了孩子們的健康。

“中考體育100分”帶來變革

  2020年11月30日,《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考試方案》印發,該省中考體育由原來的50分提高到100分,雲南成為全國首個把中考體育分值提高到100分的省份。

  方案規定,中考體育由原來的“三年一考”變為“一年兩考”,每學期均採用“隨時考”和“定時考”相結合。考試總分100分,其中七年級滿分20分,八年級滿分40分,九年級滿分40分。學生最終成績由六個學期考試成績和第四、六個學期體質健康測試得分組成,並賦予比賽競賽加分。體育成績不再是只考體能,而是要考體質、體能、技能與競賽,方案甚至考慮到了學生個體差異。

  從效果看,雲南以體育中考改革的“小切口”,推動了學校體育工作的“大變革”,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提升,初中生體質健康優良率,從2020年42.04%提升到2022年58.21%;雲南中小學初步構建起全員覆蓋、人人參與的常態化校內聯賽、校級聯賽、選拔性競賽;開好體育課程、開足體育課時、上好每一節體育課的局面正在形成,體育課與語文課、數學課已然成為雲南的“大三門”。

  雲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負責人&&,中考體育100分的目的是為了督促學生經常鍛煉,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同時,加速學校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課,讓校長和家長更加重視體育。

昆明市第一中學西山學校的學生練跑步。

  “零近視”小學沒有秘密

  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灣塘鄉的灣塘小學,多年來一直保持零近視率,全校538名學生視力均為5.0或以上。

  這所寄宿制小學沒有“小眼鏡”得益於每天三小時的戶外運動。大課間、體育課、課間10分鐘、課外活動,一個不少。只要下課鈴響,操場會被瞬間“點燃”,哪怕喜靜不好動的女生,也會被老師鼓勵出去走走。

  學校嚴禁拖堂,哪怕課間10分鐘,孩子都是挂着汗珠回到教室。體育課更是學生最愛,即便器材不豐富,老師也會創造項目陪孩子玩。課後,各種體育興趣班紛紛開展,其他科目的老師也會加入其中……如今,灣塘小學保持“零近視”的方法已不再是秘密:每天三小時戶外運動;在校不用電子産品;綠植環繞;營養均衡;10個半小時睡眠。

  正是印證了“孩子每天戶外活動兩小時,就可有效降低近視率”的科研結論,讓這所小學成為了教育部推廣典型。據了解,目前雲南省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熱愛運動的灣塘小學孩子們。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讓“脆皮大學生”動起來

  雲南大學2021年&&的“體質測試不合格,拿不到畢業證”,被網友稱為“最嚴體育校規”。

  該校要求,本科所有年級均開設體育必修課,其中大一、大二為144學時,大三48學時,大四8學時,總計200學時(注:國家要求為144學時)。不僅課時增加,每學期體育課考試內容也變成:50%運動技能+40%體質測試+10%平時成績。此外,學校創建了校園APP,要求每學期男生跑120公里、女生100公里。

  雲南大學&&,“體測不合格不發畢業證”並非首創,而是在嚴格執行教育部規定,此舉是想發揮考試的正向指揮棒作用,讓大學生通過鍛煉造就健康體魄。學校還&&了配套政策,如:創建男女合班選項體育課;按照本科生300:1配備體育老師;提高體育老師薪酬等。

  兩年時間,學生宅在宿舍打游戲追劇之風,漸漸讓位於鍛煉。2018年至2022年,雲南大學體測合格率從68.6%提高到90.3%;2023年大一到大三的合格率達92.7%。

雲南大學在進行男生1000米跑測試。新華社記者 岳冉冉 攝

牽着父母進賽場成為常態

  “學會、勤練、常賽”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手段。2023年,雲南校園“三大球”主客場聯賽打響。高中階段和高校的72支球隊展開了周末聯賽,雲南也逐步構建起高鐵沿線的“三大球”聯賽體系。

  比賽不僅活躍了校園氛圍,也激發起學生“勤練”的熱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場比賽前的入場環節,球員們都會牽着父母、家人或老師的手進入場地,這一幕不僅感動了觀眾,也感動了球員。

  多位裁判&&,這一入場形式值得推廣,家長能深切感受到,孩子不只能在學習上出成績,也能在賽場上出彩。

  雲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負責人&&,體育有立德樹人的功能,這樣設計的初衷,是想讓孩子們樹立責任感,明白努力的意義。孩子們心中有愛,勝過漂亮的高分;孩子們心懷感恩,比聰明才智更重要。

比賽前,孩子們牽着父母出場感動人心。新華社記者 岳冉冉 攝

“麻雀”小學也出世界冠軍

  位居鬧市、地方小,是不少“麻雀小學”開展體育運動的困境,雲南的不少小學找到了出路。

  昆明市新迎第二小學自1996年建校起,歷任校長都高度重視體育,哪怕校園佔地不到九畝,操場狹窄不規則,也要因地制宜讓孩子運動。經過篩選,學校選擇了跳繩作為主項,每個班都是一支跳繩隊,“一人一短繩,十人一長繩”是特色課,校運會上的跳繩比賽最激烈,冠軍最服眾。

  28年的堅持,讓這所位於鬧市區的“麻雀小學”通過一根繩“跳”出了國門,自2021年以來誕生了五名世界跳繩冠軍。

“麻雀小學”新迎二小的學生練跳繩。新華社記者 岳冉冉 攝

讓體育老師更有地位和榮譽感

  從2022年開始,雲南的體育老師每人每年都會獲得不低於1500元的專項經費,用於購買工作服裝。

  為保障體育老師權益,雲南還將體育老師承擔的課間操、課餘訓練、課外活動等計入工作量,完善了體育老師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和考核評價機制,體育課課時量與其他科目等分值核算。此外,雲南正在推動體育老師在職稱(職務)評聘、福利待遇、評優評先等方面與其他學科老師享受同等待遇,大力鼓勵體育老師擔任班主任……體育老師的隊伍正在由“弱”變“強”。

雲南大學體育老師帶領學生上課。新華社記者 岳冉冉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