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號”列車行駛在中老鐵路昆明市晉寧區內。新華社
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全面提速。記者 王俊星 攝
“滬滇·瀾湄線”“湘滇·瀾湄線”“中歐+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開行、昆明與萬象實現朝發夕至…… 2023年,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昆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對標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搶抓共建“一帶一路”、RCEP實施、中老鐵路開通、昆明託管磨憨等重大機遇,為高質量擴大對外開放注入強勁動力,在服務雲南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取得新突破。
開放通道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從世界地圖上看,昆明區位優勢明顯。地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泛珠三角經濟圈“三圈”交匯點的昆明,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沿樞紐。
2023年,昆明積極配合推進長水國際機場改擴建、渝昆高鐵等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推動西客站建設、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作,加快推進昆明國際陸港建設,開放通道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早上在昆明吃小鍋米線,晚上在萬象吃老撾米粉。”2023年4月13日,中老鐵路從中國昆明南、老撾萬象站雙向對開國際旅客列車,昆明與萬象實現朝發夕至,中老兩國民眾往來更加便利。
中老鐵路開通以來,昆明緊緊圍繞“黃金通道”建設,積極推動“瀾湄快線+跨境電商”“中老鐵路+中歐班列”“中老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中老、中越國際冷鏈貨運班列開通運營,跨境運輸能力不斷提升,黃金大通道效應日益凸顯,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兩周年之際,不斷有捷報傳來——2023年10月8日,“滬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分別從老撾萬象和上海開出,上海—昆明—老撾萬象貨運列車實現直達;2023年12月3日,一列搭載俄羅斯32車非金屬礦石産品的“中歐+瀾湄快線”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專列在中老鐵路磨憨站出境首發,至此,“中老鐵路+中歐班列”國際鐵路運輸大通道正式打通;2023年12月12日,滿載中巴車、鼓風機等貨物的首趟“湘滇·瀾湄線”(懷化—昆明—老撾萬象)國際貨運接續班列,從懷化駛出,沿着中老鐵路,途經昆明,駛向老撾萬象……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的輻射效應和跨境貨運能力持續增強,昆明成為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配置和沿邊開放優勢雙向賦能的新高地。
當前,中老鐵路已形成對內聯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外輻射老撾、泰國等1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運輸網,促進了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投資、服務、金融等多方面合作。
2023年,中老鐵路發送旅客1659.8萬人次、增長101.3%,運輸貨物1781.7萬噸、增長42.8%,其中運輸跨境貨物441萬噸、增長89.3%,磨憨鐵路口岸成為我國對東盟的第一大鐵路口岸。隨着磨憨公路口岸智慧化項目建成投用,貨運車輛驗收時間縮減50%,2023年磨憨口岸預計進出口貨物802.5萬噸、增長41.61%,&&境人員突破140萬人次、增長400%。
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全面提速
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決定由昆明市託管西雙版納州磨憨鎮共同建設國際口岸城市。這一創新舉措,不僅讓昆明成為全國唯一擁有“邊境線和邊境口岸”的省會城市,也為昆明更好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更好地服務輻射中心建設提供了有力抓手。
託管磨憨一年多來,昆明積極創新工作機制,高標準編制《磨憨國際口岸城市總體發展概念規劃》,接續開展兩輪“百日會戰”行動,推動資源、政策向磨憨傾斜,推動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與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昆明經開區、昆明綜保區“四區”聯動發展。同時,創新採取央地合作模式,與中國中鐵共同組建磨憨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推進磨憨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解決了開發初期缺人、缺錢、缺經驗的問題,推動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全面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充分利用滬滇協作機制,與上海臨港集團合作共同推進磨憨産業發展和承接産業轉移園區建設。其中,昆明與臨港集團合作共建的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項目於2023年12月3日開園,臨港集團在磨憨的首發項目也在同一天實現開工。這推動滬滇協作從扶貧幫扶上升到産業合作,為東西部産業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了示範。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昆明將切實找準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加快打造內暢外聯的開放樞紐、構建系統集成的開放&&、建設功能完善的開放支點,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更好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為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作出更大的貢獻。(記者 繆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