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1/12 09:54:48
來源:昆明日報

社區學堂成了“神獸”樂園

字體:

學生在志願者指導下包餃子。

  美美地吃上一口自己包的餃子,龍保小學六(1)班學生李紫羽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包餃子,這是她與同伴這個學期在“社區學堂”上的最後一堂課。

  2023年10月,雲南工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嵩明縣楊林鎮龍保社區開展“聯合黨建·互學互助”合作,開設了“社區學堂”。輔導作業、開展實踐活動,利用周末時間,學堂解決了部分家長的教育難題,也讓孩子們愛上了學堂。

  “幫”帶娃

  由於父母忙工作,“社區學堂”成了李紫羽周末的好去處。在最後一堂實踐課上,她第一次學習包餃子。

  雲南工商學院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負責把餡配好、剁細,搟餃子皮,孩子們負責包。一隻手拿起餃子皮,另一隻手用筷子把餡兒挑起來放在餃子皮上,再把餃子皮從中間合起來,一個餃子便做成了。看著包出來猶如韭菜盒子一般的餃子,李紫羽笑了笑説:“餃子很好吃,但要包好可不容易。”

  除包餃子外,李紫羽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在“社區學堂”掌握了畫畫的基本技巧。平日裏她很喜歡畫畫,但總畫不好。畫一個大圓圈,然後在中心畫一個小圓圈,勾勒出簡單的圖案形狀……一次,志願者手把手教她畫了向日葵,她十分喜歡,還把這幅畫挂在了家裏。

  同李紫羽一樣,龍保小學三(4)班韓思語和哥哥也是“社區學堂”的“常客”。父母忙於工作,他和哥哥的日常生活由爺爺奶奶照顧。學堂沒開設前,周末時他和哥哥或在家裏看電視,或在社區裏與其他孩子玩耍。如今,在學堂裏有許多大哥哥、大姐姐陪伴他們一起學習、玩耍,他們感到很開心。

  龍保社區屬於“村改居”社區,社區裏部分家庭由於家長忙於生計,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雲南工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利用高校優質的教育資源,申報獲批了雲南省新時代文明實踐社科普及志願服務“校社聯動助力龍保社區兒童成長”項目,開設了“社區學堂”。項目負責人楊丹介紹,利用周末,學校組織黨員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為社區的適齡兒童提供民生服務,上午輔導他們做作業,下午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引導孩子們“玩中學,學中玩”,更好了解社會、掌握本領、增強社會責任感。

  “這個星期不要去學堂了,我在家裏輔導你的作業。”“不要,我要去學堂,那裏好玩得很。”“你的作業咋個辦?”“學堂的老師比你教得好。”一段與兒子之間的對話,讓家長劉鈺艷哭笑不得。她説,自從孩子去過“社區學堂”,周末再也不願意待在家裏了。不過令自己驚喜的是,在學堂教師的輔導下,孩子的學習成績穩步提高。

  “補”缺失

  “社區學堂”的開設,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雲南工商學院2022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李世萍是志願者之一,她有一個願望:畢業後當一名教師。於是她自願報名來到“社區學堂”。除獲得實踐經驗外,她最大的收穫就是自豪感,幫助部分家庭解決了身邊的問題。

  小晨(化名)是一名二年級的學生,平時做作業拖拉,做不完作業受到責罵時情緒會失控,又哭又鬧。小晨的母親帶着3個孩子,經營一家小雜貨店維持生計,無力分出額外的精力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漸漸地,小晨願意學習了。

  來 “社區學堂”後,李世萍等志願者發現,小晨對棋類、牌類等游戲十分感興趣,並且喜歡汽車、摩托車等很酷的東西,但對課堂上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卻不感興趣。對此,志願者們帶着他和其他孩子到雲南工商學院智能工程學院參觀,讓他們觀看大學生如何在電腦&&上組裝汽車和摩托車,用身邊的故事告訴他們:“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才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創造自己喜歡的東西。”

  在社區裏種植蔬菜,通過勞動教育告訴孩子們,種了一輩子地的爺爺奶奶很不容易,要尊敬他們;上演生活劇場,讓學生演繹學校、家庭發生的小故事,幫助他們疏解消極情緒、化解同伴之間的小矛盾;教導孩子與父母有效溝通,通過親情輔導,探索解決親子矛盾問題……經過4個月的志願服務,雲南工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初步探索出龍保社區家校社共育機制,豐富了校地融合發展和協同育人實踐經驗。

  雲南工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勾英介紹,與社區攜手共建“社區學堂”,是學院建設行走課堂、工匠課堂等“一軸三聯六維”黨建育人體系的舉措之一。通過黨建引領,學院圍繞周邊社區需求,解決居民身邊的問題,用高校優質的教育資源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下一步,學院將創新探索社區最需要的服務項目,推進校社深度融合,實現多方互利共贏。(記者 蔡曉磊)

【糾錯】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