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1/03 09:24:37
來源:雲南網

雲南省水運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多式聯運“揚帆起航” 

字體:

  雲南省水運資源豐富,地跨六大水系,河流總長14200多公里,可開發利用的航道里程近9000公里。一條條江河奔向大海,在千溝萬壑間穿鑿出一條條黃金水道,使雲南“飲馬長江、揮師兩洋、通江達海、八面來風”成為可能。

  近年來,雲南水路交通持續推進“兩出省三齣境”通道及“多庫湖區航運”建設,目前“一出省(金沙江—長江)、一出境(瀾滄江—湄公河)”和多庫湖區水運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多式聯運雙循環物流大通道加快構建,水路交通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逐步提升,成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多式聯運正當其時

  600多條河流,總長1.42萬公里的河道,打開雲南的水路地圖,水路交通北進長江、南下珠江,溝通兩洋(印度洋、太平洋)、連接三亞(東亞、東南亞、南亞)的獨特優勢顯而易見。

  但應當直面的是,水路交通依然是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短板”。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港口裝卸工藝落後,現代物流處於低層次發展水平;經營主體“小、散、弱”,大部分航運企業虧損嚴重;沿江産業園建設不足,水運物流樞紐體系不完善等一系列發展瓶頸依舊存在。

  “長期以來,雲南省貨物運輸方式較為單一,由此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雲南省航務管理局副局長何靜濤介紹,在綜合運輸體系中,水路在經濟、綠色、環保、節能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一個集裝箱從重慶運到上海,水路的運價、能耗都要比其他的運輸方式低得多。“我們的金沙江—長江水路運輸,價格較低,比較優勢明顯,但運量長期沒有取得較大突破,因此急需構築多式聯運物流大通道,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近年來,“運輸結構調整”“多式聯運”成為交通運輸行業的“熱門詞”。

  雲南高度重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將推動長江幹線多式聯運作為實現雲南省運輸結構調整的有效方式。2022年,省政府相繼印發《雲南省推進多式聯運發展調整運輸結構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雲南省9項重點任務,到2025年全省多式聯運水平明顯提高,“十四五”期間,全省鐵路和水路貨運量比2020年分別增長11%和12%,基本形成大宗貨物及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鐵路和水路為主的發展格局。2023年7月,省交通運輸廳和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雲南省運輸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公轉水”“鐵水聯運”給予專項資金補貼,有效激勵引導相關航運企業宜水則水,切實獲得實惠。

  “公轉水”“鐵水聯運”就和交通出行的換乘一樣,既要有優惠、能降低成本,還要高效便捷實現轉運,才能助推運輸結構的調整,這就對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雲南省水路交通運輸部門重點從加快港航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樞紐場站集疏運效率上入手,着力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水富港擴能工程中嘴作業區交工運營,建成3個1000噸級(兼顧3000噸級)散貨泊位。物流園區道路堆場工程和生産與輔助建築物工程已完成竣工驗收,完成五個倉庫和道路堆場建設,並投入使用,多式聯運樞紐港口基本建成。水富港進港道路直接與宜水高速連接,鐵路專用線與內昆鐵路連接,水富港“公鐵水”綜合交通基本形成,成為雲南省水鐵公多式聯運重要轉運基地,多式聯運發展其勢已成。

  發揮優勢構建通道

  冬日的萬里長江第一港——水富港,寬闊的江面上停靠着一艘艘等待着裝卸貨的貨船,中心作業區內,大型裝卸貨機械轟鳴作響,車輛來往穿梭,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曾經的漁村碼頭已蛻變發展成為具備集裝箱、件雜貨、散貨和鐵路專用線的綜合性港口。

  “水富港物流園鐵路專用線去年已正式貫通並通過竣工驗收,標誌着雲南最大內陸港口水富港貨物‘水鐵公’多式聯運體系構建完成,將大大提升港口貨物集散能力”。昭通高投水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濤介紹,水富港背靠730公里金沙江庫區深水航道,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網絡布局基本完善,是發展多式聯運的有效依託。

  水融長江,富集一方。2022年12月,水富港正式獲批交通運輸部多式聯運第四批示範港口創建項目,在省委、省政府的重點突破和系統推進下,雲南正積極打造金沙江—長江幹線,以水富港為重要節點的“公鐵水”多式聯運雙循環物流大通道。

  一方面,全面提升水運物流通道運輸能力,雲南省加快航道提級延伸,全力推進水富港擴能工程等一批重點水運建設項目,以水運通道的建設有力帶動區域物流、貿易、産業的發展。同時,加快貨運樞紐布局建設,全力推進水富港擴能工程建設,水富港中嘴作業區已建成3個1000噸級(兼顧3000噸級)散貨泊位,每小時可裝運貨物1600噸,在建4個1000噸級泊位(兼顧3000噸級)。

  目前,水富港“公轉水”“鐵水聯運”取得實效。開通“水富港—重慶港”“陽邏港—水富港”貨運班輪,堅持“宜鐵則鐵、宜水則水、宜公則公”,推動煤炭、鐵礦石等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主要採用鐵路、水路運輸,提升大宗貨物綠色運輸比例。截至去年底,水富港共計實現集裝箱吞吐量45768標箱,同比增長157.8%;散雜貨吞吐量448萬噸,同比增長47.68%,港口建設和航運業務都創造了歷史性成績。

  “隨着金沙江—長江幹線多式聯運在雲南水路交通運輸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們也嘗到了‘甜頭’,所以必將持續不斷地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何靜濤説,多式聯運發展作為運輸結構調整的關鍵一環,是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的主攻方向。接下來,省航務管理局將加快完善水富港基礎設施建設,用活用足政策措施,加大市場培育力度,加強協調聯動以及人才培養保障等重點工作,推動金沙江—長江幹線多式聯運穩步快速發展。(記者 李承韓)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