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2/27 11:53:06
來源:昆明日報

2025年昆明漁業經濟總産值要達30億元

字體:

  近日,昆明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昆明市農業農村局印發的《昆明市漁業産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顯示,昆明將通過大力發展設施漁業、穩步發展冷流水養殖等8項重點任務,到2025年,全市漁業經濟總産值達到30億元。

  養殖面積8萬畝左右

  《方案》明確,到2025年,昆明市水産養殖面積穩定在8萬畝左右,水産品總産量達5萬噸,漁業經濟總産值達到30億元,漁業一、二、三産業比重達到35:5:60。漁業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於同期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圍繞這一目標,昆明提出了大力發展設施漁業、穩步發展冷流水養殖、提升水産種業培植特色養殖、提質增效大宗淡水魚養殖、強化水産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漁業綜合産值、發展休閒漁業、培育主體8項重點任務。其中,將有序推進集約化、高密度、精細化設施漁業,發展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圓池(桶)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大水面漂浮式“跑道養魚”養殖、集裝箱式循環水養殖,推廣智能裝備與智慧養殖,提升養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力爭成為全省設施漁業養殖的先進發達區域。

  在産業布局上,昆明將建設以尋甸、東川、祿勸等區域為中心的鱘魚、鮭鱒魚、裂腹魚為主打品種的冷水魚産業園區,從苗種引進、培育、設施養殖、精深加工、休閒觀光、餐飲、出口貿易等全産業鏈打造,形成省級一流的高端高價值冷水魚優勢産業帶。到2025年,爭取冷水魚總産量和總産值分別達到0.4萬噸、1.6億元以上,冷水魚發展水平居全省第二。以宜良、尋甸、東川等傳統養殖區為重點,以大宗品種養殖為主,建設高品質水産品菜籃子供應基地。

  《方案》明確,提升昆明5家省級原良種場研發生産能力,將其生産的滇池金線鲃、滇池高背鯽、昆明裂腹魚、抗浪魚、短鬚裂腹魚等區域特色品種,在滿足增殖放流的同時,積極探索養殖推廣。推進兩大電站庫區、柴石灘等湖泊、水庫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建設生態漁場50萬畝,打造4個大水面生態漁業樣板基地,到2025年新增養殖産量1.5萬噸以上。以尋甸、富民等水稻種植集中區為重點,科學規劃、持續實施稻漁綜合種養,全市年均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萬畝以上,緩解稻田撂荒閒置及“非糧化”“非農化”等突出問題。到2025年,大宗淡水魚總産量和一産産值分別達到4.5萬噸、9億元以上。

  建50個垂釣基地

  在漁業綜合産值提升上,昆明將培育一批規模以上水産品加工企業,推進水産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以鱘魚、鱒魚、藻類、腌制、凍品、魚片、魚子醬、蝦青素等加工、出口為突破口,逐步將水産品加工原料拓展到常規品種,再到開發方便旅游食品、保健品等新産品;發展水産品預製菜産業,推進消費升級。以官渡區為主,將5個水産品批發市場水産品銷售工作精細化管理,鼓勵生産主體多元化貿易,促進水産品流通;以盤龍、官渡、五華為主,將世博、景星、螺螄灣等花鳥市場觀賞魚及輔材銷售工作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三産産值,2025年實現産值20億元。

  此外,推進漁業“一村一品”、和美漁村、特色小鎮創建,推動漁業升級、農民增收。依託池塘、湖庫、稻漁等資源,打造2個精品休閒漁業基地,創建50個垂釣基地。開展民俗節慶、垂釣賽事、開漁節、撈魚節等漁業節慶活動;以水族館、科技館、良種站、養殖基地等為&&,開展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科普宣傳教育。休閒漁業産值年均1.5億元。培育多元市場主體,形成漁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家庭漁場共50家;推進專業化養殖,新增龍頭企業2家,引領帶動漁業産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推進昆明商品鱘魚、鱒魚、大規格苗種出口,鼓勵水産養殖“走出去”。(記者 廖興陽)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