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從花卉産業大省向花卉産業強省邁進——
集鏈成群建設世界一流花卉産業
昆明楊月季園藝有限公司自育繡球品種“博大藍”。
開遠市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雲南西露斯園藝有限公司溫室大棚。
安寧諾斯沃德花卉産業有限公司採後處理車間。
2023亞運會頒獎用花——雲南省農科院自育月季品種“赤子之心”。
安寧諾斯沃德花卉産業有限公司鮮花自動分揀機。
雲南雲天化花匠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基地航拍。
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
雲南雲天化花匠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溫室大棚。
近年來,雲南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科技創新為驅動、設施裝備為支撐、品牌建設為抓手、富民增收為目標,全面提高雲南花卉産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2020年,“雲南花卉”成功入選全國首批50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名單,開啟集群式發展路徑,加快推動雲南由花卉産業大省向花卉産業強省邁進。
啟航 攥指成拳,全産業鏈布局完整産業集群
項目啟動之際,省、州、縣三級均成立集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農業農村廳,同時成立工作專班和省級花卉産業專家組,形成橫向銜接、縱向合力的推動工作機制,並先後&&一系列政策文件,為集群開局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
雲花産業集群建設堅持布局合理、鏈條完整、功能互補、集群發展的總體定位,結合“一縣一業”示範創建,聚集品種、品質、品牌,構建“一個中心、五大功能區”布局,選擇昆明市晉寧區和呈貢區,玉溪市紅塔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曲靖市馬龍區,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市等6個産業基礎好、聚集資源要素能力強、功能分工互相銜接的花卉産業縣(市、區)作為項目實施區域,形成區域功能互補、産業鏈條完整的産業集群發展格局——
建設省級産業集群技術服務中心。其中包括:鮮切花綠色高效種植技術集成示範基地,強化檢測中心建設,開展水肥及植株定期檢測分析;建設花卉新品種展示推介中心,引進試種新品種進行推廣;以昆明國際花卉展為主要&&,持續打造雲花品牌;建設雲南國際花卉創新中心,搭建産學研創新&&,提升雲南花卉科技創新能力。
建設鮮切花綠色高效種植技術示範推廣區。以鮮切花發展新區曲靖市馬龍區為重點,進行花卉綠色高效種植示範及推廣,鼓勵支持龍頭企業應用推廣無土栽培水肥循環利用、自動化設施設備及病蟲害生物防治等技術,引導合作社及農戶應用精準施肥、節水灌溉、高效管理、標準采收等技術,不斷提升花卉品質及産出效益。
建設花卉加工及冷鏈物流示範區。在昆明市晉寧區建設花卉冷鏈物流中心,推廣鮮切花標準化採後處理標準及技術。支持建設田間冷庫,為鮮花預冷、分揀包裝、冷鏈物流銜接提供保障。引入電商&&及物流企業,提升鮮花全程冷鏈物流保障水平,有效降低運輸損耗。打造花卉電商創業&&,進一步拓展鮮花線上交易。
建設花卉交易集散中心。在昆明市呈貢區,以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為重點,對拍賣系統信息化、數字化&&進行提升優化,拓展線上交易及遠程拍賣。開展花卉價格指數保險試點。依託鬥南花卉市場,升級花卉交易服務水平,建設産地集貨點,完善花卉供應鏈及配套服務體系。通過樞紐型花卉交易集散中心建設,進一步提升鬥南花卉交易市場專業化水平,鞏固亞洲花卉交易集散中心地位。
建設花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示範區。以昆明市晉寧區和楚雄州祿豐市為重點,培育扶持發展基礎好、帶動效果強的龍頭企業。實施花卉新型經營主體生産示範項目,扶持培育一批花卉新型經營主體,提升改造花卉種植基地設施設備水平,提升花卉生産基地標準化水平。
建設花卉三産融合發展示範區。在紅河州開遠市,以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為重點,建設特色花卉小鎮,實施花卉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項目。在玉溪市紅塔區建設現代花卉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發揮滇中核心區位優勢,在做強花卉種植的同時,帶動花旅融合發展。在昆明市呈貢區建設鬥南·花花世界文化旅游示範區。
圍繞“一個中心、五大功能區”的科學布局,龍頭帶動,園區承載,聚鏈成群,為雲花産業發展注入磅礡動能。
蝶變 提質增效,集優成勢全面升級
2020—2022年,花卉産業集群共實施87個項目,其中省本級項目9個、縣(市、區)項目78個,項目總投資達20.34億元。其中,中央資金2億元、地方整合配套資金2.55億元、撬動社會投資15.79億元。
經過3年的集群建設,到2022年,集群種植面積達到25.87萬畝,較建設前增長23.19%;鮮切花産量85.83億枝,較建設前增長30.44%;花卉産業綜合産值達337.08億元,較建設前增長64.21%,其中農業産值91.38億元,較建設前增長69.28%。新增省級以上龍頭企業9個,總數達51個。花卉合作社共228個,花農達4.1萬戶。2022年,鬥南花卉市場鮮花交易量超過110億枝、交易金額逾121億元。
雲花産業提質增效進程加快,邁入高速發展新階段。重點建設省級技術服務、品種創新、綠色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三産融合發展示範項目。通過産業集群建設項目帶動,整合多元要素投入,放大産業集群政策效應,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雲花産業。
省級産業集群技術服務中心引擎作用彰顯,制定發布推廣鮮切花無土栽培技術規程6套。收集鮮切花種質資源234個樣本1000余份,篩選出引種試種品種50余個。選育“團聚”“粉黛”等12個花卉新品種,均已獲得植物新品種授權證書,並開始商業化推廣。推廣應用花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5萬畝,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10萬畝。打造“晉寧的花”“七彩雲菊”公共品牌。亞洲地區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專業花展——第二十一屆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成功舉辦。相繼在集群區域內開展花卉推介活動14場,舉辦國際花卉新優品種推介會3場,舉辦中國植物新品種保護(花卉)國際論壇活動2場,舉辦“品質雲花全球出彩”等宣傳推介活動,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評選活動。
借助産業集群建設發展契機,全省育優做強“鏈主”企業,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主體。2022年,雲南雲天化花匠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晉寧區寶峰街道建設投産了佔地1500畝的集育苗、智能溫室大棚、水肥一體化、無土綠色栽培、全程數字化管理系統以及鮮切花採後處理、預冷儲藏等先進技術於一體的晉寧花卉産業現代化示範園。該園區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高標準設施農業示範基地,通過整合“科研+種植+水肥+採後處理+品牌流通”,建立了切花月季高效綠色生産體系,完成了知識産權完全自主的鮮切花自動分選和智能包裝設備系統開發,實現了採後處理智能化,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園區直接帶動周邊上千戶農戶從事花卉生産,戶均增收1.5萬元;為1700余戶農戶提供了技術服務,服務種植面積1.2萬畝。“傳統的鮮花瓶插期一般在5—7天左右,通過我們自主研發的採後處理技術,鮮花的瓶插期可以延長至20—30天。”雲天化花匠舖科技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姚江蘭説。
綻放 産業振興,雲花爭艷全産業鏈助農增收
花開有聲,聚勢而強。
2022年,農業農村部通報了2020年全國50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兩年建設情況中期考核結果。雲南花卉産業集群位列第4。這份優異的中期考核成績單背後,飽含着業界的辛苦付出,更展現了雲花産業的巨大潛力。
如今,鬥南國際花卉産業園區已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花卉交易市場和規模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花卉拍賣交易中心,鮮花市場份額佔全國的70%。鬥南國際花卉産業園區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俊既是花卉産業發展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早期的花卉交易在鬥南花田旁一條50米長的馬路上,花農們自發集中在這擺攤售賣。1995年,佔地8000多平方米的鬥南村花卉市場建成,成為了周邊花卉的集散地。1998年,鬥南花市擴建,隨後成為國內最大的鮮切花市場。2001年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成立,雲花産業由此走向全球。整個産業的發展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鮮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和事業。”郭俊説。
培育龍頭企業,有力帶動産業聚集效應。祿豐市以鏈群為抓手,加強優質企業招引,主動承接産業轉移,成功引入祿豐錦海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落地開花,新建307畝高標準綠色無土栽培花卉基地,實現水肥一體化智能控制系統全覆蓋,配套智慧分揀生産線、花卉物聯網智慧農業生産管理&&,與傳統種植相比可達到減肥30%、節水40%,産量提高30%。祿豐錦海公司採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市場”的發展模式,帶動種植面積1.3萬畝、農戶4024戶,按照種苗、農資、技術、包裝、品牌、銷售“六統一”産銷一體化經營模式,為農戶提供生産、供應、銷售一條龍服務,解決了花農“種花難、賣花更難”的問題,帶領花農走上規模化、産業化生産經營的致富之路,戶均增收4.2萬元。今年冬季,祿豐錦海公司的“卡布奇諾”“弗洛伊德”“洛神”“高原紅”等玫瑰切花品種銷售十分火爆,每天平均上市鮮花5萬枝,日産值約5.5萬元。
花卉經濟的穩定收益、成熟的供應鏈條,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和致富路徑。晉寧昆陽張良花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良介紹,合作社有近200戶社員,種植面積2100多畝,其中無土栽培示範基地300余畝,帶動周邊農戶就業1000餘人,被評為全國農技推廣試驗示範基地、雲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昆明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註冊商標“張良花卉”成為雲花知名品牌。通過聯農帶農,社員戶均年收入10多萬元。通過“黨支部+公司+專業合作社+社員+基地+市場”的模式,合作社形成了種植、初精深加工和銷售全産業鏈,抱團發展、共同致富。合作社做到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實現了分散的小生産與大市場的對接,産品銷往國內30多個城市和20余個國家。花的品質好了,價格也水漲船高,如今讓張良特別自豪的是:“合作社掌握了價格主動權,在保證價格的基礎上不愁賣。”
産業集聚發展帶來的是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鬥南社區主任李文説:“農戶如今已經形成了相當完整、先進的種植理念,從養花到賣花,整個花卉的交易都是無縫對接的,電子化交易幾分鐘就能完成。花農們的日子變好了,市場發展走上了正軌。為拓寬産業、尋求融合,昆明鬥南着力發展‘鮮花+互聯網’模式,在線撮合交易、減少中間環節、運輸省心省力,實現花農多賣錢、花商少花錢,助推雲花産業高質量發展。”
以城聚産、以産興城、産城融合。三年的厚積薄發,雲南花卉産業鏈條拉長,形成花卉種植、花卉科研、花卉物流、花卉文旅、花卉深加工等多元素融合發展的全新局面,産業“雁陣形”集群全面構建。
雲花爭艷,産業振興。雲南花卉人表達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這個時代最清晰的響應:讓花卉産業集群永續發力,推動雲南建成世界一流、亞洲第一的花卉創新中心和交易集散中心、全球最大的高品質花卉産區。(牟婉婷 譚蕓 邵青 商雨 華蔚菡 晏旭熙 本版圖片均為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