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2/25 20:04:48
來源:魯甸縣融媒體中心

雲南魯甸水磨:藥材飄香生態富農

字體:

  黑色的土壤疏鬆肥沃,充沛的水源清澈甘甜,蔚藍的天空澄澈純凈……大部分地區海拔2400米以上屬高寒冷涼山區的魯甸縣水磨鎮,是昭通數十萬人賴以生存的漁洞水庫水源涵養地。在保護生態環境的重任下,水磨鎮另辟蹊徑發展中藥材産業,探索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並駕齊驅之路。

  在水磨鎮新棚村,曾德高和懷裏抱娃的妻子站在簡易廠房前,一身溫暖金黃的秋日陽光,看著一坡根壯苗肥已然成熟的白芨,一臉收穫的喜悅。3年前,曾德高流轉土地帶領15戶農戶成立合作社,種植了130畝白芨。如今,其中的40畝白芨即將採挖。“今年能採挖白芨60噸左右,産值130萬元以上。”曾德高説。此前,合作社已同楚雄州一家中藥材公司簽訂了銷售合同,白芨一旦採挖出來,公司立即就能收購。“這些地原來種玉米或者馬鈴薯,每年每畝收入6000元左右。而現在種植白芨,收益每年每畝超過10000元,增收四成左右。”曾德高非常看好白芨産業。

  水磨鎮半邊街村民小組山腳一片黑色遮陰網下,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正茁壯生長,它就是被譽為“解毒聖藥”的重樓。目前,該基地內種植了80畝重樓,其中6畝已可采收。“這種接近野生原始的種植方式,比大棚裏種出來的品質更好,藥效更加濃烈。”基地負責人介紹説。同樣,基地同藥材公司簽訂了收購協議,銷路完全沒有問題。“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扣除土地租金、人工費用等各類成本,每畝凈收益能達到2萬元。”基地負責人説。

  在眾多種植中藥材人員中,李庭峰算是最樂觀激情的一位。他渾身充滿幹勁,抑制不住滿臉喜悅之情——因為他的140畝黨參已經成熟。各地收購商紛紛&&搶貨,黨參行情還一直上漲,李庭峰手裏有“寶”心氣自然高:“現在收購商已經出紋黨32元、臭黨24元一公斤的價格。按這一價格售出,黨參毛收入390萬左右。除去每畝5000元的成本,凈利潤在320萬元左右。”這麼一算賬,李庭峰把自己都嚇了一跳,什麼時候種地能這麼賺錢了?為了降低成本,李廷峰調整出200多畝土地開始研究選育黨參種苗,並實驗種植黃芪和前胡,努着勁要把中藥材産業做大做強。

  中藥材産業的發展,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在曾德高的白芨地裏,移栽、除草、採挖等工序都需要大量人力,每年需要支付農民工工資24萬元左右。更重要的是,農民務工過程中,可以打開中藥材領域這方天地,學到種植管理技術,從而跟隨發展中藥材産業。

 

  目前,水磨鎮已發展種植中藥材品種達到18個,種植總面積達到3000余畝。除了黨參、重樓、白芨、獨蒜蘭等已經成功的,雪菊、金銀花、珠芽蓼等中藥材也漸顯成效,而正在試驗種植的貢菊、玫瑰、當歸、黃精、黃芪等中藥材發展前景也非常好。接下來,水磨鎮還將引進試種白芍、白芷、墨菊、天麻等中藥材,讓水磨冷涼山區成為優良中藥材“寶庫”。

  而在前些年,因為要保護水資源,政府實施封山育林保護生態,一些可適宜發展産業被限制,讓水磨鎮在産業發展中陷入困惑。近些年,生態保護效益逐漸顯現,山綠、水清、天藍的生態環境成為中藥材産業發展的絕佳空間。水磨鎮因勢而為,專門成立了産業辦公室,努力強化中藥材種植服務,通過土地流轉、林下種植、引進龍頭企業等方式,延鏈、補鏈、強鏈,引導群眾綠色生態種植發展中藥材,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綠色經濟發展新動能。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準備把水資源保護和産業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有機統一起來,不斷把水資源保護區經濟活躍起來。”水磨鎮産業辦主任宋冥浩説。

【糾錯】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