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2/24 09:51:52
來源:雲南日報

科技支撐雲蔗甜出新高度

字體:

  平均出糖率13.28% 達世界領先水平

  科技支撐雲蔗甜出新高度

“雲蔗08-1609”豐産。供圖

人工收穫甘蔗。通訊員 鄧軍 攝

  2022/2023年榨季,雲南蔗糖産業取得三項重大突破:繼2020/2021年榨季創造全省甘蔗平均出糖率13.04%的歷史新高後,僅時隔一年再創新高;全省首次出現6個制糖單元廠出糖率同時突破14%的極端現象;全省甘蔗平均出糖率13.28%,達世界領先水平。

  食糖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産品。立足國內生産,實現自給,是我國蔗糖産業發展的基本國策。雲南是全國第二大糖料基地,全省食糖總産量佔全國的20%以上,是我國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和國家食糖供給安全的重要支撐。

  雲南蔗區地處低緯高原,冬春低溫乾旱少雨,甘蔗發芽出苗差;蔗區地形複雜,甘蔗品種退化速度快;“四病三蟲”普遍發生、危害程度重;甘蔗糖分不高、出糖率低等問題,嚴重威脅到蔗糖産業的持續穩定發展。以國家糖料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躍彬研究員為首的研究團隊,針對雲南蔗區甘蔗産業發展的現狀,以品種改良為突破口,加大育種技術創新,大力進行含野生血緣甘蔗優良親本的創制,發明了集宿根性和抗病性為一體的甘蔗早期選擇技術,縮短了育種時間、提高了育種效率,培育出了一批在産量、糖分和抗旱性方面皆有重大突破的甘蔗新品種。其中,“雲蔗05-51”在全國最大蔗區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海拔1300米至1500米旱地蔗區百畝連片平均畝産達9.2噸,打破了我國無灌溉蔗區甘蔗單産最高紀錄;“雲蔗08-1609”在雲南臨滄3月最高糖分達21.03%,成為全國最甜的甘蔗新品種,普遍畝産達10噸以上水平,2023年全國推廣面積已突破100萬畝,成為雲南歷史上推廣規模最大、推廣速度最快的自育甘蔗新品種。在這些優異品種的支撐下,雲南成功實現了全省第五次甘蔗品種改良,全省甘蔗平均出糖率連續15年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其中14年居全國第一。

  在配套技術上,雲南以綠色輕簡栽培技術為重點,大力推廣應用溫水脫毒健康種苗、專用複合肥與緩釋肥、有機無機配方肥、藥膜肥一體化、“兩減一增”、低鏟蔸、無人機飛防及蔗梢蔗葉資源化利用等現代生産技術,在全國率先實現甘蔗綠色輕簡高效綜合技術在蔗區全覆蓋。

  通過良種和綠色輕簡栽培技術推廣,雲南甘蔗單産一改過去60多年波動不定的狀態,畝産持續提高並穩定在4.8噸以上,甘蔗産業開始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2022/2023年榨季,雲南蔗糖産業面對乾旱、霜凍天氣等不利因素影響,在南方主要省區蔗糖産量大幅下降87.51萬噸的情況下,雲南蔗糖産量逆勢上揚,增産6.97萬噸。

  在加工方面,雲南以糖品深加工為重點,圍繞“一根甘蔗吃幹榨盡”不斷延伸産業鏈,形成糖、酒、紙、飼、肥等多産品格局。近年來,隨着耿馬黃腐酸鉀項目成功建成投産,世界排名第三、亞洲排名第一的安琪酵母生産線落地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雲南成為全國首家打通整個制糖産業鏈的省區。雲南蔗糖精深加工和副産物綜合利用層次及水平的不斷提升,大幅提高了雲南蔗糖産業的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雲南緊緊圍繞國家甘蔗優勢區域規劃和雲南蔗糖産業發展規劃,加快&&建設,加強科技創新,加快人才培養成效顯著。雲南先後建成了國家甘蔗種質資源圃、國家甘蔗品種改良中心雲南分中心、農業農村部甘蔗野外觀測實驗站、農業農村部內陸型甘蔗雜交育種基地、農業農村部甘蔗原(良)種繁育基地5個國家級&&,2022年國家糖料産業技術研發中心和熱帶作物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建)再次落戶雲南。目前,雲南擁有農業農村部糖料指導專家組組長1人、國家糖料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糖料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3人、綜合試驗站站長4人。

  近年來,甘蔗機械化特別是收穫機械化已成為産業的關鍵難點和卡點。為盡快解決甘蔗産業“卡脖子”的重大問題,張躍彬研究員多次帶領團隊骨幹深入蔗區調研,針對生産上存在的缺乏以制糖企業為主體的機械化收穫技術模式,以推進機械化收穫為目標,牽頭制定了《甘蔗分步協同機收技術規程》和《丘陵坡地甘蔗機械化收穫技術規程》。下一步,體系將舉全力,研究室協同作戰,崗位科學家和相關試驗站結合,以制糖企業為中心,從機收模式、宜機化品種和宜機化栽培管理3個方面開展聯合攻關,力爭“十四五”末在“卡脖子”的甘蔗收穫機械化上實現新的突破,以科技強力支撐雲南蔗糖更甜蜜。(記者 陳雲芬)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