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2/22 20:23:30
來源:掌上春城

雲南百年電影傳奇 照亮瀾湄“春城盛會”

字體:

  1895年12月28日,《火車進站》在法國公映,誕生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第二年,法國人方蘇雅(Auguste Francois) 帶着一部玻璃幹片相機和一部攝影機,到雲南昆明就任法國駐雲南府總領事。在1896年——1903年,方蘇雅用攝影機拍下了雲南的第一段影像資料。

  自此,“電影”與“雲南”走過了120年,2023年12月22日—26日,第五屆瀾湄國際電影周落地春城昆明,這一次,雲南電影將“一路向南”,與國內外電影機構、嘉賓共話電影産業發展。

  在專業電影人眼中,雲南電影史擁有太多的傳奇。但於今天的我們來説,卻有着有太多的“不為人知”。 在第五屆瀾湄國際電影周啟幕之際,讓我們乘坐電影時光機,再次穿越燦若星辰的電影歷史,回望那些屬於雲南和昆明的美好記憶。

  120年前 他為雲南拍攝了第一段“電影”

  昆明影視行業協會副會長劉輝對雲南的第一次“觸電”記憶猶新,“我在法國的資料檔案館裏看到了方蘇雅拍攝的影片,雲南的山川湖泊、城鎮鄉村、街道建築都被記錄下來,涉及中國西南地區自然和人文風俗的方方面面,31分鐘的影像是關於雲南最早的視頻影像記錄。”

  “那是一段充滿市井氣息的影像。黑白畫面上,身着晚晴粗布衣裳的人們走在街上,幾個光着身子的孩童跑過來好奇地打量着鏡頭。即使只是一段平常的街景,也仍能讀出如今昆明街頭依舊存在的淳樸的市井氣息。”

  1926年,上海朗華影片公司在昆明取景拍攝了電影《洪憲之戰》。影片中,雲南陸軍講武堂、翠湖、西山、金殿、黑龍潭、金馬碧雞坊、大觀樓等人文地標和自然風光一一呈現, 這是第一部在昆明取景拍攝的電影。

  80年前 昆明人就能看國際大片首映

  很多昆明人想不到,昆明的第一座電影院就藏在身邊。

  雲南最早的電影放映記錄可以追溯到方蘇雅拍攝雲南的同一時期。據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朱丹華、崔穎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從水月軒到南屏大戲院:雲南早期電影放映活動考察(1901——1949)》記錄,雲南最早的電影放映活動出現於1901年。彼時,修築滇越鐵路的法國工程人員在沿線重點區段為築路工人和附近民眾放映露天電影。但經營性的電影放映活動則源自一家名為“水月軒”的電影院。

  水月軒坐落在翠湖湖心島上,是雲南第一座電影院,最早是雲南建水人蔣楦在昆明開辦的照相館。1907年,蔣楦購買了放映設備及幾部來自法國的電影短片,並在當時昆明發行的《滇南鈔報》上連續刊登了最早的電影廣告:“本軒現放之奇巧活動電影……其中火車、輪船、人物、鳥獸,生動活潑……每位收銀三角。凡欲賞識,請先期至本軒購票入場……”廣告刊登了15天。

  此後,百代電影廠、新世界電影院陸續在雲南開辦,影片內容、放映技術不斷迭代更新。

  1940年4月1日,雲南電影史上的又一傳奇——南屏大戲院在昆明開業。據《雲南省志·文化藝術志(雲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記載,南屏大戲院設計新穎、造型優美、設備考究、視聽效果上佳。

  南屏大戲院以其宏大的建築規模和先進設施,成為西南地區首屈一指的電影院,其影響力甚至遠及東南亞,被譽為“遠東第一電影院”。一流的視聽硬體加上周到的服務,讓南屏大戲院一炮而紅,與好萊塢的米高梅、20世紀福克斯、華納、環球、派拉蒙、哥倫比亞等八大製片公司簽訂了協議,並取得大部分外國電影的首映權。

  今天,昆明市中心曉東街口矗立着一幢3層樓高,白瓷磚墻茶色玻璃門窗的圓弧形建築,那就是南屏大戲院舊址。

  雲南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副院長、教授謝波介紹,120年來, 以雲南昆明為題材的電影累計拍攝製作了300餘部,從數量到質量都位居全國前列,是全國少數民族電影的標杆。“其中,少數民族電影是研究雲南電影史的重要線索。”

  64年前 埃及總統邀請雲南女演員赴埃及領獎

  謝波把新中國成立後,雲南電影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十七年”、新時期和現當代。

  近現代,雲南以“天然攝影棚”的風光和少數民族題材,成就雲南電影史最重要的標籤。

  1954年,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雲南少數民族風土人情、在雲南昆明取景拍攝的電影《山間鈴響馬幫來》上映。

  1959年10月,電影《五朵金花》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片在全國公映。影片先後在46個國家公映,創下當時中國電影在海外發行的最高紀錄。在埃及開羅舉行的第二屆亞非電影節上,《五朵金花》一舉奪得最佳導演銀鷹獎、最佳女主角銀鷹獎,埃及總統納賽爾特別邀請主演楊麗坤前往埃及領獎。直至今天,這部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舞&的電影仍然為人們津津樂道。

  1964年,楊麗坤主演的《阿詩瑪》,再次讓雲南昆明閃耀世界。

  改革開放後,雲南電影發展進入“新時期”。“産業的轉型和發展推動了雲南電影數量、類型的多樣性。”謝波介紹,故事片《黑面人》結束了雲南不能生産故事片的歷史。《葉赫娜》則掀開了雲南人獨立拍攝電影的序幕。

  1990年,雲南電影發展進入“現當代”的階段。2004年,電影《雲的南方》在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先後又在法國羅謝爾國際電影節、韓國釜山電影節、美國芝加哥電影節、英國倫敦電影節等國際影展上映,再次把“雲南”投映到世界。

  21世紀以來,《花腰新娘》《千里走單騎》《李米的猜想》《心花路放》……一部部熱門電影,不斷講述着雲南昆明的故事,展現着雲南昆明的氣質。

 今天 雲南影視産業擁有“關鍵優勢

  對於電影文化,曾在部隊宣傳隊電影組負責放映的劉輝如數家珍。“我們那一輩人,很多文化知識其實都來源於電影。”

  “雲南人對電影,總有着不一樣的情懷。在那時,電影代表了時髦和新潮,當我們第一次在銀幕上看到熟悉的家鄉時,總是充滿了自豪。”60後影迷周紅説,“誰都能哼兩句《蝴蝶泉邊》,誰都知道雲南是個美麗的地方。”

  “不論120年前方蘇雅的影像記錄,還是今年話題很熱的《漫長的季節》,雲南電影百年,都離不開‘好風光’‘好故事’‘好歌曲’3個關鍵詞,它們讓昆明、大理、西雙版納不斷‘出圈’,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它們讓傣族、白族等雲南民族文化不斷傳揚。獨特的天然地貌、生態環境和豐富色彩使得雲南在行業內有着‘天然攝影棚’的美名。”謝波以1985年的電影《青春祭》為例特別介紹,“膠片版的《青春祭》真實還原了雲南的自然風光和色彩,‘天然攝影棚’實至名歸。”

  未來,有着好風光、好生活的雲南,還能如何挖掘出自己的故事,如何讓優秀的影視作品更好地詮釋“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值得深層次探索。

  “近年的影視劇作品,逐漸讓業界認識了雲南昆明在影視産業中的‘新優勢’。2023年 11月8日,昆明影視拍攝服務中心正式掛牌,雲南首次擁有為國內外影視機構、創作者、製作人、劇組提供專業化、定制化、一站式服務的機構。”昆明影視行業協會秘書長鄧景澤説。

昆明影視拍攝服務中心

  百年雲南電影,即將續寫新的篇章。在第五屆瀾湄國際電影周上,群星璀璨,大咖雲集,雲南電影必將以更加開放的精神,繼續發揚傳統優勢,着力構建新型産業鏈,續寫“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的美好新篇章。(記者 錢紅兵 劉瑩)

【糾錯】 【責任編輯:徐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