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2/22 16:45:12
來源:景谷縣融媒體中心

“共進繁榮”民族團結進步旋律在景谷大地經久吟唱

字體: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地處雲南普洱中部偏西,縣域面積7777平方公里的,境內居住着漢、傣、彝、布朗、拉祜等26個民族,少數民族13萬餘人,約佔常住人口的48%。古樸神秘的南傳佛教動臥總佛寺、奇崛滄桑的道教聖境大石寺共同聆聽過這片土地民族團結交融的古老故事。新時期,縣委、縣政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黨的領導下,不同信仰、不同風俗習慣的各個民族在景谷這片大地上交往交流交融、奮發奮鬥奮進,譜寫了一曲“共進繁榮”動人旋律。

  

  “對我們傣家來説,水不只是水呦,水是傣家節日,把水潑成天河;對我們彝家人來説,彝家來説,火不止是火呦,火不止是火,火是彝家節日,彝家節日呦,火把燒着天河,火把燒着天河……”

  這首應景、律動的《水與火的情歌》在今年8月火把節活動上循環播放,讓廣大游客印象深刻。為期5天的節日首次以“水火交融·共進繁榮”為主題,吸引5.35萬海內外游客來此共潑幸福吉祥之水、同撒五穀豐登之火。潑水狂歡、撒火祈福、象腳鼓舞、笙歌對唱,水的柔情、火的熱烈在這一刻交融互嵌。透過節日,我們可以切身感受到景谷民族團結進步之樹已然根深幹壯、枝繁葉茂。 

  “各族小朋友呀,在一起呀,就像朵朵鮮花,開在春天裏。一同唱唱跳跳,一同做游戲呀,親親熱熱甜甜蜜蜜,多麼歡喜……”

  

  這裡是景谷縣幼兒園,老師正帶着小朋友們學唱民族團結進步歌曲。

  “我很喜歡這首歌,回家後我要唱給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聽!”縣第一幼兒園學生李欣睿説。

  

  自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校園創建以來,景谷縣第一幼兒園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踐,真正把民族團結進步融入課堂、活動、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走進孩子心中。

  “我們教育的初衷和使命,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從小教育孩子堅定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以及對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才能在孩子的心中種下同心共圓中國夢的金色種子。”縣第一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羅志梅向記者説。

  同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校園走在前的還有景谷縣第二小學。“承中華民族文化,秀學生七彩童年”是其辦學特色。

  “一花引來百花開”。如今,景谷校園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已“萬紫千紅”,覆蓋率100%。全縣共有2所學校為“雲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試點學校”;4所學校被命名為“普洱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26所學校被命名為“景谷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

  

  在景谷縣威遠社區內,經過一番精心佈置,空曠的廣場變身法庭。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書記員、公訴人、被告人等圍坐成圈,身着少數民族服飾的觀審群眾則凝神靜聽,一起涉少數民族刑事案件在這裡巡迴審理。景谷法院法官們用當地語言與被告真切溝通,根據被告人實際困難酌情判罰,被告人真誠悔悟並&&不再上訴。

  “我們法院立足少數民族地方實際,探索因地制宜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模式,組織各族法官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巡迴辦案,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開展就地立案、就地開庭、當庭調解,讓法官多往鄉下跑,群眾少往法院跑,真正打通司法為民的最後一公里,實現民族工作和業務工作兩不誤、兩促進。”景谷法院刑庭庭長俸林熙介紹。

  

  多年來,景谷法院始終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立足審判執行主責主業,推動法院工作與增進民族團結進步深度融合,為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據悉,從2022年1月至今,景谷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5102件,審結4774件,結案率93.57%,平等保護了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及時化解各族群眾間的矛盾糾紛,司法的公信力、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來到鳳山鎮芒竜村芒腰村民小組,映入眼簾的是充滿民族風情的寨門、整齊美麗的農家小屋、內容豐富的墻體彩繪。一個只有27戶百餘人的民族村寨,卻有着“省級縣級基層黨組織”和“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組”雙重榮譽。

  “在黨支部引領下,我們互幫互助、發展産業,一起開會學習、一起唱歌跳舞,整個寨子像一家人一樣。”鳳山鎮芒腰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呂仕祥説。

  

  芒腰各族人民能像今天這樣親如一家、過上好日子,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離不開基層黨員的牽頭作用。黨支部副書記陶健就是帶頭的黨員之一,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原創音樂人。在他的帶動下,芒腰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會利用閒暇時間學唱愛國歌曲、民族歌曲,掀起了唱“紅歌”、頌黨恩的熱潮。

  傍晚的芒腰,再一次唱起陶健原創歌曲《我們的復興夢》,這是一首獻給黨的歌,歌聲隨着奔騰的威遠江流向了更遠的村寨,仿佛在訴説着在走向民族復興、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一個少數民族群眾都不能掉隊。

  近年來,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景谷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在全縣各機關、學校、企業、社區、鄉村全域開展,全力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譜寫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讓“共進繁榮”的昂揚樂章傳唱得更深更遠。

劉建民攝

  吳世平攝

  “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縣委、縣政府始終將民族工作放到全縣工作大局中來思考、謀劃、推動,加快了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有力地推進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如今的景谷大地上,在清脆的陀螺撞擊聲中、在鏗鏘的象腳鼓聲中,各民族群眾其樂融融、共享發展之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親如一家”和諧氛圍。(記者 余紀華 艾夢雲 通訊員 景谷縣民宗局 張永清 景谷縣文旅局 陳登輝)(部分圖片來源於歷屆活動圖片資料)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