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2/20 18:12:27
來源:雲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

駐守川滇要道的“三面”交警

字體:

值守(資料圖)。雲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 供圖

  “夏秋多雨多落石,冬春多霧多冰雪”,是G85銀昆高速昭通段這條川滇要道的交通特點。這一段路起於大關縣沙池大橋,終至鹽津縣豆沙關收費站,呈“幾”字形的66公里路段,含長下坡35公里,橋梁134座、隧道12對,道路交通情況複雜,車流量大,交通管理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為確保道路平安暢通,昭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水昭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隊三中隊(以下簡稱“三中隊”)的6名民警和7名輔警自2008年起便駐守在此,以優良的作風、過硬的素質、灼灼的初心守護着這段路。

  黑臉“焦警”,為生命逆行

  三中隊管轄區域的高速公路依山傍水,道路在烏蒙山系和五蓮峰山系間盤旋而過,由東向西經過大關河、洛澤河、灑漁河。每到夏季,高溫天氣加上車輛在行駛中頻繁剎車,極易導致輪胎自燃現象發生,“阻燃”成了三中隊夏季交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自燃車輛滅火(資料圖)。雲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 供圖

  日常工作中,三中隊通過LED顯示屏宣傳提示、在重點路段派駐警力值守喊話、亮警燈、鳴警笛閃爍喊話等形式,全面加強對安全隱患的防範。

  2021年4月19日,涼水井隧道內有一輛貨車發生自燃,值班民警陸宏第一個接到報警並將情況上報,三中隊時任中隊長陳鵬一邊組織警力趕赴現場,一邊&&協同部門展開救援。

  涼水井隧道口濃煙滾滾,隧道內還有不少群眾滯留其中。為了確保群眾安全,警員們冒着濃煙衝進隧道,對滯留車輛和人員逐一排查,並高聲示警,最終,困於隧道中的75人被安全轉移。

黑臉“焦警”(資料圖)。雲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 供圖

黑臉“焦警”(資料圖)。雲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 供圖

  當警員們從隧道內走出來時,他們的臉被煙熏得黢黑,成了名副其實的黑臉“焦警”,這份特別的“煙熏粧”,是他們在危險時刻果斷逆行的帥氣“粧造”,更是踐行使命的光榮印記。

  白臉“澆警”,無懼風雨

  夏季除了炙熱的高溫,頻襲的暴雨也讓三中隊警員們高度警惕。

  因轄區岔河至豆沙關路段地處河谷山體底部,每逢暴雨天氣,雨水夾雜着山上的泥土、石塊直衝地面,阻斷交通。説到與暴雨“交手”的故事,三中隊警員們印象最深的還得是2020年8月16日的那場大雨。

清理落石(資料圖)。雲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 供圖

  那天,下銀廠大橋路段因連續降雨,導致山上滾落了200余立方米的沙石堆積在路面,同時山洪夾雜着泥沙不停地向路面湧來,致使重慶至昆明方向的道路完全中斷,路基、路欄多處受損,三中隊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聯合相關部門連夜清理沙石。

清理沙石(資料圖)。雲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 供圖

  為儘早讓道路恢復正常通行,三中隊警員們頂風冒雨,搬石塊、鏟泥土,一點一點地把沙石清理乾淨。

  雨水將他們渾身淋得濕透,皮膚泡得發白,但他們沒有退縮,在雨中清理路障的他們成為了白臉“澆警”。

  笑臉交警,勇對寒冬

  每年12月到次年2月,三中隊轄區多個路段會不同程度地結冰,抗冰保通成了中隊每年冬天的常態化工作內容,拋灑融雪劑、剷除冰凌也成為他們熟練的工作技能。

查看路面結冰情況(資料圖)。雲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 供圖

  三中隊中隊長陸彬濤説,到了結冰期,中隊會開展全天錯時巡邏,遇到冰凌嚴重時,還會在長下坡坡頂派人定點值守,對過往車輛進行警示,並根據氣溫及路面溫度變化,開展路面測溫等監測工作。當道路不具備通行條件時,還要採取交通管制措施,並在服務區做好車輛分流、勸導及服務群眾工作。

  “冬天的風刮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疼,但大家一直堅守在路面上,確保交通安全,保證滯留的車輛和人員能平安回家。”三中隊副中隊長李光軍説,他在三中隊工作的12年,記不清有多少個冬夜是和同事們一起在路上灑融雪劑、揮鏟子除雪中度過的。當被管制的路面可以通行,滯留車輛被放行時,他們被凍得麻木的臉上,都會不由自主地展開笑容,這群“笑臉”交警,是車輛平安出行的忠誠守護者。

幫群眾推車(資料圖)。雲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 供圖

  “我們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交通事故處理、交通秩序管理、抗冰保通、服務群眾,這些是我們工作中做的最多事。”陸彬濤説,把這一件件事做好,讓車輛走得平平安安、穩穩噹噹的,就是他們堅守的意義。(完)

【糾錯】 【責任編輯:馮雨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