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農興農、科技先行,讓科技賦能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種糧,才能讓“米袋子”更滿、“錢袋子”更鼓。近年來,昆明市富民縣立足縣情農情,讓科技農業釋放出更大的普惠效應。
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發布《關於2022年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評估結果的通報》,昆明市富民縣綜合評估在全國72個先行縣中排名第五,入選首批24個“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2022年以來,富民縣與農業科研機構、高校、農業企業等密切合作,聯合成立專家工作站,完成示範基地共建,搭建科技創新&&,聚集科研創新資源,瞄準制約發展的短板,攻堅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壯大特色農業産業。
農業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9月正值冬桃生長期,富民縣舉行“冬桃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特邀雲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吳德喜授課,白石岩冬桃協會會員、冬桃種植合作社社員共50人參加培訓。吳德喜就白石岩冬桃發病較多的桃黑星病、桃樹腐爛病、桃褐腐病等10余種病害和桃蚜等常見的近10種蟲害症狀及如何科學防治展開了詳細的講解指導,並耐心為種植戶解疑答惑。課程結束後,果農們紛紛&&授課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不僅讓他們掌握了冬桃基本的病蟲害症狀和發生規律,還提升了他們的冬桃種植技術,促進冬桃增收豐收。
富民大山春曉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高原早熟蘋果示範基地位於富民縣羅免鎮麻地村牯子山,海拔落差大、晝夜溫差大、全年日照多等優勢條件使這裡成為早熟蘋果的最佳適生區。2021年,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在基地成立農業科技現代化共建點;2022年,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業大學在基地成立聯合項目組。通過專家講授、定點培訓,基地所種蘋果的果形、色澤、甜度等指標不斷優化。“2022年早熟蘋果第一年挂果,33噸冠名‘沃蘋’的商品果在中秋節前就銷售一空。”合作社負責人沈國兵説。
要讓蘋果長得好並非易事,沈國兵慢慢探索出了寬行密植、起壟栽培、行間生草、地膜覆蓋、水肥一體化等一系列技術流程,使“沃富2號”達到一年成枝,二年成花,三年挂果,四年進入豐産豐收。沈國兵介紹,目前,合作社成員共有120戶,創建標準化示範園1000畝,精品展示示範園100畝,合作社年均收入2000萬元,戶均年收入達8萬元以上。
預製菜産業步入“新賽道”
近年來,預製菜市場迅速擴容,富民縣創新産業發展思路,搶佔預製菜産業發展“新賽道”,率先在昆明市跑出了加速度。富民縣堅持科技賦能産業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強化産業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提升預製菜産品科技含量和産業競爭力,通過“園中園”模式,打造“雲南預製菜科技示範園”。目前,全縣聚集了雲南星橋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建新園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今年預計實現預製菜産業規模近5.9億元。
今年,富民縣積極引進和創設一批科技創新&&載體,依託“院士行”富民活動,探索建設科技小院,搭建“院縣合作”交流&&;與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共建預製菜産業科技創新中心、預製菜産業研究院,並創新&&運營模式,探索技術轉讓、技術入股、招加工企業代加工等合作路徑,加快實現預製菜科研成果轉化。目前,富民預製菜科技示範園已完成100餘款預包裝預製菜産品初試。
如何做好預製食品研發是預製菜産業發展的關鍵,為此,富民縣聯合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圍繞預製菜産業開展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究與産業化應用研究,創制米麵、藥膳、食用菌以及雲南地方特色預製菜系列共4大系140個獨特風味特色預製菜菜品。同時,積極開展雲南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縣建設,建立預製菜産品研發及技術體系構建與應用課題,從預製菜産品研發及技術體系構建與應用、科技創新&&建設等5個方面開展攻關,推動構建預製菜産業科技運用體系。
讓科技人才扎根“泥土”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人才,近年來,富民縣創新完善人才培育引進工作機制,發揮增量人才作用,為鄉村振興注入生機活力。富民縣科協以科普e站、“富民為科普”及各類新媒體&&為依託,加大宣傳力度,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引領全縣廣大科技工作者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同時,富民縣針對廣大青少年強力推進科技教育,積極舉辦科技輔導員骨幹培訓、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針對企業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從源頭上提升創新能力;針對鄉土人才開展相關職稱申報及評定工作,組建富民“鄉土人才庫”,開展經驗交流會。
“半山耕雲”位於富民縣赤鷲鎮,早在2012年就開始開展青少年科普工作,內容涵蓋自然觀察、昆蟲認知、植被認知、農業觀光、星空觀測等。2022年,“半山耕雲”利用自身資源設計出多種科普形式,在豐富課程的同時,加大科普的廣度和深度,由原來的2種科普教育,發展到目前的8個科普領域,科普工作者人數由3名增加到目前的50多名。(完)(康靜 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