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2/20 09:22:52
來源:昆明日報

昆明建面向南亞東南亞糧作物良種輻射中心

字體:

  水稻收割。資料圖

  近日,昆明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昆明市農業農村局印發《昆明市糧食産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昆明將大力推廣糧食作物良種法等措施,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50.9萬畝以上、糧食總産量穩定在104萬噸以上,增強糧食自給能力,努力把昆明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糧作物良種輻射中心。

  糧食總産量保持在104萬噸以上

  按照“穩定面積,保障産能;突出重點,優化結構;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等糧食生産的基本原則,《方案》提出,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穩定種糧優惠政策;以高穩産田(地)建設和中低産田(地)改造為基礎,大力推廣“良策、良種、良法、良土、良制”相結合的糧食生産技術措施,保障有效種植面積等。2023—2025年,昆明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50.9萬畝以上、糧食總産量保持在104萬噸以上,糧食作物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增強昆明作為全省糧食主銷區的自我平衡能力,努力建設糧食作物良種及配套技術的全省研發中心和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圍繞上述目標,昆明將不斷開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在祿勸、尋甸、嵩明、宜良、石林、富民等種糧大縣全面統籌大小春、晚秋糧食作物種植及科技增糧各項措施的推廣,全面開展優質糧食工程,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糧食産品,優化品種布局,逐步形成優質高産水稻、玉米、馬鈴薯、麥類、豆類、雜糧優勢生産區,努力提高糧食生産綜合效益,將糧食生産與農業結構調整和促進農民增收有機結合。

  在具體生産布局上,2024—2025年,昆明將在石林縣、祿勸縣、尋甸縣實施小麥、馬鈴薯、玉米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以宜良、石林、尋甸、嵩明、祿勸、東川為重點,每年實施抗旱節水肥綜合配套技術推廣地膜覆蓋;在全市範圍內每年計劃實施省市高質高效示範項目30片以上,帶動全市糧食生産適度規模經營;以石林、尋甸、祿勸、東川為重點每年推廣馬鈴薯膜下滴灌2萬畝,每年引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5萬畝及建設馬鈴薯優質種薯基地3萬畝。同時,在南亞東南亞建立一定規模的糧食生産基地。

  基本農田保持在480萬畝以上

  根據發展目標、産業布局,昆明提出了水稻、麥類、玉米、馬鈴薯、大豆、雜糧的重點任務。其中,2023—2025年,水稻面積穩定在17萬畝,稻穀總産量穩定在8萬噸以上,水稻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增強昆明稻米的自給能力。到2025年,80%以上的水稻面積基本實現機耕、機收,不斷提高機插秧的面積。在相關區域通過“稻—菜”“稻—花”等模式協調糧經發展,並根據種植情況3—5年進行一次水旱輪作,種植水稻修復土地,同時增加口糧。

  昆明還根據各地海拔的差異,確定了糧食作物生産發展布局。其中,水稻種植在高海拔為粳稻區,以耐冷性水稻品種為主;中海拔為粳稻區,發展優質稻;幹熱河谷為秈稻拓展區,發展加工型稻米。玉米種植區劃分為籽粒玉米生産區、特色玉米生産區兩個主要生産區。馬鈴薯打造滇池流域生態農業服務區、東西部高效農業區、崑曲綠色經濟示範帶和北部生態特色農業區“三區一帶”格局。

  圍繞糧食生産大縣和重點區域發展目標,《方案》提出實施強化耕地保護、改善農業設施裝備條件、種子工程、科技增糧工程、穩糧增效示範工程、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務體系6項重點工作。其中,在耕地保護方面,到2025年,昆明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90萬畝以上,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保持在480萬畝以上。在種子工程方面,昆明將建立糧食作物新品種育種專項,建立健全種子繁育體系,提升種子質量檢驗能力;到2025年,全市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

  此外,昆明還實施糧食生産服務“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智慧型糧食産業發展。(首席記者廖興陽)

【糾錯】 【責任編輯: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