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豐收 小江河谷一角 種業大棚基地
科技特派團田間指導。
功能稻米基地 採摘芒果
推進種業振興,是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關鍵,是“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大事。
近年來,東川區充分利用昆明市唯一幹熱河谷的資源優勢,遵循生態保護和群眾增收原則,錨定以種業為導向的農業産業發展方向,積極謀劃和推動國家級立體氣候科技農業及綠色種業創新谷建設,讓綠水青山成為造福人民的“金山銀山”。
科學定位謀發展
小江河谷南北跨越東川境內,全長90余公里,發源於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境內的甸沙清水海、流經功山大壩河及東川區境內的紅土地小清河,於拖布卡鎮臨港社區匯入金沙江,是金沙江中段重要支流。
獨特的立體氣候和豐富的光照資源,讓小江河谷具備了發展種業的天然優勢。跨越3400余米的海拔落差,涵蓋亞熱帶至寒溫帶多樣性氣候,海拔1600米以下、近300平方公里的幹熱河谷帶無霜期可達330天,是發展種業的首選之地。
東川區依託獨特地理環境和立體氣候資源,在歷屆區委、區政府對小江河谷特色農業産業的研究及探索的基礎上,充分研究了小江河谷的垂直立體氣候,發揮好中國科學院、國家科技特派團、航天科工等幫扶單位的科技農業引導作用,通過廣泛考察、一線調研,以科技農業、智慧種業作為創新突破點,提出建設國家級立體氣候科技農業及綠色種業創新谷戰略目標。
今年4月,東川小江特色農業産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成立,同步組建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小江科技農業及綠色種業創新谷規劃建設。
超前規劃定藍圖
對標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東川區從新構架、新産業、新動能、新體系四個方面破題,根據農業産業鏈延伸的市場規律和可行性,提出打造“4567”全新産業空間格局。
“4”是四大河谷産業帶,依託東川立體氣候資源,在海拔1100米以下打造河谷熱區種養種業示範帶、1100米至1300米打造糧食作物育苗綜合示範帶、1300米至1600米打造多樣性經濟作物育苗綜合示範帶、1600米以上打造高山蔬果育苗種植及高原畜牧養殖示範帶,以四大河谷産業帶組成小江河谷垂直梯度空間的種植分區。
“5”是五個産業配套中心,在阿旺、碧谷、拖布卡3個鄉鎮布局南北中三大冷鏈物流交易中心,東川城區和太陽谷建設農産品交易展示中心和加工研發中心,通過五大産業配套中心,提供集冷鏈、倉儲、加工、交易於一體的産業服務體系。
“6”是六個智慧種業試驗田,銅都國家數字生態農業示範項目、烏龍鎮跑馬村融合示範項目、拖布卡春曉種苗項目、阿旺太陽谷農産品加工園區、碧谷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産業園、湯丹灑海村修復治理項目周邊布局總面積1800余畝的六個智慧種業試驗田,為種苗推廣、新品種試種等提供支持。
“7”是七個産業示範基地,通過中國科學院漁業養殖育苗基地、烏龍河水稻育苗基地、小江種業科研示範基地、小江經濟果林育苗種植基地、塊河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太陽谷農業産業加工基地、高山有機蔬果種植及育苗基地,七個産業示範基地的滾動建設,形成區域的産業觸媒驅動。
在打造“4567”産業空間格局的基礎上,東川區堅持無中生有、有中培優、優中做強的發展理念,規劃三大産業體系。
創新産業體系。主要包含種苗研發、種苗生産、種業科技成果轉化、本地特色育種、漁業種苗繁育體系、高山綠色果蔬種苗培育,打造種植養殖特色顯著的小江河谷種業創新系統。
提質産業體系。通過科技智慧技術對東川稻穀、玉米、薯類等傳統種植業進行産業化賦能。對傳統種植業行業門類的産業鏈分析,提出稻穀、玉米、薯類的産品體系延伸方向,包括後端加工、精深加工發展方向,及與工業、旅游業融合的特定産品業態發展方向。
增效産業體系。以小江河谷特色果蔬為主,包含熱帶水果、綠色有機蔬菜和花椒等,與田園綜合體、主題村莊、家庭農莊等農旅融合的項目産品鏈延伸,形成農旅産聯動的種植、體驗、銷售、持續服務的高附加值模式。
項目攻堅提效能
狠抓招商第一要事。在小江科技農業及綠色種業創新谷緊鑼密鼓規劃的同時,東川區積極構建産業准入、市場主體培育、品牌打造等十大農業産業園區發展體系,梳理摸排園區各項要素資源,精準推進招商引資工作。與香港新華集團、上海思爾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頭部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目前,“好醫生”藥業集團完成東川子公司註冊並開展試種工作;上海思爾騰集團昆明子公司完成註冊,一批優質龍頭企業競相落戶東川。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環科院、上海農科院、四川省農科院、雲南省農科院等多家科研機構達成合作,同步引進先正達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慧農科技、航天智慧農業有限公司等各類育種制種、智慧農業相關企業到東川,將各類種業科研資源“攥指成拳”,為小江農業産業園區建設裝上科技引擎。
狠抓項目第一支撐。以産業項目攻堅年為突破口,圍繞鄉村振興、現代農業、數字經濟完成8個項目前期工作。目前,昆明最大智能化果蔬種苗工廠春曉農業小江熱區果蔬産業園,年育苗5000萬株,育苗年産值3000萬元以上。湯丹鎮穩糖米綜合研發基地項目完成測産驗收,畝産收益約3.15萬元。碧谷街道大蒜産業園産值破億;東川漁谷繁育基地項目開工建設;烏龍鎮跑馬村鄉村振興示範點、航天育種基地、高山中藥材全産業鏈項目落地建設……一批批優質項目快速推進,成為小江産業園的首批“金鳳凰”。
東川小江科技農業及綠色種業創新谷規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東川區委、區政府高位統籌,離不開各級各部門及小江河谷流域內6個鄉鎮的大力支持。小江特色農業産業園規劃建設指揮部和小江工作專班發揚與時間賽跑的精神,創新“三邊”工作方式,邊規劃、邊招商、邊建設,有效縮短了規劃、建設流程,爭取了建設發展時間,贏得了發展效益。
如今,一張小江科技農業及綠色種業創新谷規劃藍圖正徐徐展開。(姜定才 匡定穩 歐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