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坐落在雲南保山騰衝市固東鎮江東社區的銀杏村已迎來最佳觀賞期,目之所及皆是金黃,連片的銀杏林為騰衝的初冬添上了一抹暖色。

“村在林中”(11月22日攝)。徐傑 攝
作為擁有千年農耕歷史文化的滇西邊陲古村落,銀杏村因為擁有天然連片的銀杏林1萬餘畝、銀杏樹3萬餘株而聞名,形成了一幅“村在林中,樹在家中,人在畫中”的美景。各地游客紛至沓來,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增收。截至11月20日,銀杏村今冬已接待游客23.9萬人次,實現景區門票等營業收入500萬餘元。

“人在畫中”(11月22日攝)。勞海山 攝

“樹在家中”(11月22日攝)。勞海山 攝
“每年冬天的銀杏村都會迎來大量游客,這幾天還不算游客高峰,最多的時候村裏一天接待游客超過4萬人。”騰衝固東江東銀杏村陳國萍農家樂總經理黃剛金介紹,現在一天接待約50桌吃飯的游客,日均營業額8000多元。

初冬的銀杏村游客眾多(11月22日攝)。勞海山 攝
在售賣特産小吃銀杏酥的攤位上,李先生夫妻倆正在忙碌。“我們就在這兩個多月來擺攤,攤位是和農戶家租的。游客多了,對我們的經濟收入也很有幫助。”李先生&&,在旺季,他們每天的銷售額達1000余元。

初冬的銀杏村游客眾多(11月22日攝)。趙曄婷 攝

初冬的銀杏村游客眾多(11月22日攝)。趙曄婷 攝

金黃的銀杏葉落滿地(11月22日攝)。徐傑 攝
據了解,近年來,針對景區內4個自然村的優勢及特色,銀杏村按照“一村一品”差異化發展,初步形成了以陳家寨為代表的“吃在農家、住在農家”旅游産業發展模式;以江盈為代表的“生態農家”經濟林産業發展模式;以壩心代表的“農閒繡花”文化産業發展模式;以四合為代表的“田園風光”休閒觀光生態農業産業發展模式。(完)(趙曄婷 李潔琳)
【糾錯】
【責任編輯:馮雨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