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小黃姜是全省唯一認證的生薑地理標誌産品。2022年,羅平縣種植小黃姜23.5萬畝,産值達40.28億元,産品遠銷日本、韓國、歐洲等43個國家和地區,羅平也成為了滇桂黔地區的小黃姜集散中心、加工中心和貿易中心。
從特色産業到優勢産業,羅平牽手京東雲,依託數智供應鏈和産業AI能力,推進産品走出去、産業強起來、人才留下來,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蹚出了一條産業數字化之路。
打破“兩頭叫、中間笑”傳統格局
藍天澄澈,姜田碧綠。剛剛採摘的小黃姜一個個形狀飽滿,猶如手掌一般。“這些小黃姜已經長圓頭了,正是采收的時候。”站在自家地裏,青草塘村56歲的韓建明心情複雜,豐收的喜悅和收姜的焦慮交織,“以前商戶來收姜,價格合適就賣了,可賣出去以後又發現價格賣低了。”
不久前,韓建明聽説羅平要建立小黃姜大數據中心,買賣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將得到根本性解決。
目前,羅平小黃姜産業形成了集技術、人才、物資、信息、倉儲、加工等要素保障於一體的供應鏈、加工鏈、銷售鏈,全縣現有縣級以上龍頭加工企業12家,年加工鮮姜20萬至30萬噸,年産幹姜製品3萬至5萬噸,是全國最大的幹姜加工生産基地,佔全國70%以上。羅平小黃姜2023年成功入選雲南省首批確認重點宣傳的23個雲南“土特産”清單。
然而,當傳統農業遇上潮汐波動的市場,這一看天吃飯的農産品也暴露出一些潛在問題:從農田到餐桌的路上,産業鏈支撐力不強,不能有效實現産銷協同;缺乏精深加工,導致産品附加值低;營銷運營手段單一,羅平小黃姜品牌效應還未形成。“小黃姜雖然産在羅平,卻沒有最終定價權。”羅平縣副縣長丁憲富直言。
“農産品從生産端到銷售端,各環節之間信息不通,導致具有交易優勢的環節在整個價值鏈中佔據了更多收益,形成‘兩頭叫、中間笑’的格局。”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董筱丹分析。
2023年,京東雲到羅平助力建設小黃姜大數據交易中心,打造高度互聯的經濟生態系統:匯集農戶、供銷社、批發商、銷售商、龍頭企業等産業鏈參與方,提供運行監測、分析研判、治理調控、企業服務、智能採購等全渠道産業服務,不僅破解了傳統供應鏈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還推動實現了小黃姜産業産供銷一體化運營。上線以來,中心已實現交易撮合單品過百萬元,總體過千萬元。
從産業治理到數字産業化
近年來,立足資源稟賦,雲南因地制宜積極發展多樣性農業,在“特”字上做文章,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加快特色農業強省建設。“土特産”已成為推動雲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助力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源泉。
大屏幕上跳動着全國生薑概覽、全國不同區域生薑價格監測、羅平生薑近兩周價格、生薑出口數據、功能性競爭分析等數據信息。在現代感十足的羅平小黃姜大數據交易中心,數字技術蘊藏着巨大的變革力量,正悄然對鄉村産業發展發揮影響。
“京東雲整合當地小黃姜種植數據、銷售數據,基於京東産業AI等技術,在大屏幕上實時呈現小黃姜産業整體情況以及全網、京東商城銷售情況等大數據監測,為羅平縣小黃姜産業提供精準數據分析。”京東科技項目經理羅博華介紹,在實時數據的支撐下,通過産業經濟AI算法模型、分析産業鏈布局、研判産業發展質量,做出科學、及時的管理決策,及時掌握本地産業全局情況,並協調各部門更加高效解決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産業管理難題。
“在推動羅平特色産業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的同時,通過智能品牌管理&&助力企業提升品牌設計、品牌IP打造、品牌衍生、品牌推廣宣傳能力,推動産業高質量發展。”羅博華&&,&&還助力構建羅平小黃姜産品溯源體系,記錄從原産地到消費者手中的每個環節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數據。
檸檬薑茶、蜂蜜薑茶、生薑洗髮水、沐浴液……在羅平縣鼎泰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展廳,陳列着包裝設計簡約時尚,別致大方的小黃姜系列産品。
“我們長期致力於新品研發,目前有4大系列28個産品,通過線上線下兩條渠道銷售。”在現代化生産車間,負責人劉倩介紹,公司今年銷售額達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在劉倩看來,好的産品不是創業者的念頭,而是人的需求。京東雲成熟的C2M反向定制系統,通過智能化的反向定制精準分析客戶群體,幫助企業從包裝和産品上進行改良。
一條數智供應鏈,鏈結政府、企業和農戶,服務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為羅平小黃姜産業打通了一條振興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