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1/17 11:22:45
來源:雲南日報

特色節慶火 民族文化活

字體:

  在河口瑤族自治縣13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漢、瑤、苗、壯、布依等24個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各民族文化絢麗多姿交相輝映。11月16日,隨着古老的《盤王大歌》再次響起,該縣瑤山鄉盤王廣場人聲鼎沸,來自全國各地的瑤族同胞們身穿節日盛裝,跳起盤王舞,和游客一起慶祝盤王節這一瑤族最盛大傳統節日的到來。

  節慶期間,歌舞展演、理論研討會、非遺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活動,展現河口縣在民族文化保護性傳承、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方面的突出成果,進一步拓寬民族非遺保護傳承的路徑,為培育民族文化傳承土壤和發展生態奠定堅實基礎。

舂粑粑。

  今年以來,河口縣以常態化舉辦各民族節慶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掘民間優秀民族文化資源,強化非遺傳承人等人才培養力度,推動民族文化與鄉村産業發展、群眾日常生活、基層社會治理等互促互融,走出了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之路。

  深挖資源打造特色品牌

  在橋頭鄉橋頭村老董上寨,83歲高齡的布依族群眾羅洪慶正忙着進行田野調查。“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在各村寨裏,對我們本民族的文化民俗進行記錄。我現在已撰寫布依學研究資料157萬字,希望可以利用好時間,多形成一些文字資料、多做幾場培訓、多出幾本書,將布依文化一代代地傳承下去。”他説。

  2008年,在羅洪慶的牽頭推動下,河口縣成立布依學會,開始深入挖掘本民族優秀文化資源,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為布依族文化保存和研究積累寶貴資料。目前,已申報非遺代表性項目4個,培養22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承內容涉及民間美術、音樂、民俗以及布依服飾、美食製作等門類。

  在民族文化傳承保護中,河口縣從挖掘民間文化能人、發掘民間文化資源入手,積極推動鄉村非遺文化傳承、鄉村文化人才及文藝團隊建設,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鄉土文化品牌。

  瑤山鄉動鼓隊走進學校,培養孩子們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認同;南溪鎮龍堡村馬岩河小組村民自發組建蘆笙舞文藝隊,多次參加展演讓傳統鄉土文化逐漸深入人心;布依族同胞們收集整理了布依族花歌素材,製作成視頻,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目前,河口縣的4個鄉2個鎮成立文藝隊68個、民族學會(協會)5個,“一鄉(鎮)一品”“一村一隊”的格局初步形成,民間民族文化傳承保護的氛圍更加濃郁。

  在一批批非遺工作者和民間文化能人的示範帶動下,河口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有效保護。全縣共有非遺代表性項目223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44人,先後出版《河口瑤族》《雲南河口布依族文化》《河口壯族志》等相關歷史和文化書籍,讓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走進大眾,成為河口對外交流的文化品牌之一。

布依族嗩吶頂碗。

  交流互鑒點亮非遺魅力

  傳統瑤族民歌、布依族嗩吶抬酒、傣族武術……今年河口縣“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系列活動期間,北山明珠廣場熱鬧非凡,雲貴川民族非遺展演活動在此精彩上演。通過觀看演出,觀眾不僅能感受到各民族歌舞的豪放、熱情,還對本地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各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是對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途徑。”河口縣壯學學會負責人王鳳芳説,非遺展演活動不僅可以實現各民族在表演技藝、形式等方面的交流互鑒,還能推動非遺不斷融入現代生活、促進人民共享,實現傳統音樂、傳統舞蹈類非遺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這個地方要加大力度,才能敲出節日熱鬧的氣氛……”在瑤山鄉盤王廣場上,瑤族動鼓隊的創始人鄧國群正帶領隊員們進行排練。這支隊伍先後參演全縣重大活動、重要節日慶典以及省、州歌舞展演,成為全縣文藝“頂梁柱”之一。

  “非遺傳承下去的前提是先‘用起來’,比如把瑤族原本用於祭祀、喪葬的動鼓舞改編為表演舞蹈,很好地提升了這一舞蹈形式的認知範圍和傳承途徑。”近期,鄧國群還編創《來過盤王節》《一口咬定你》《瑤族人民永遠跟黨走》等瑤族新曲,以觀眾更容易接受的表現形式,實現了瑤族歌曲、語言、舞蹈的活態運用和傳承。

  今年以來,河口縣還與雲南經濟管理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課堂、進教材、進校園。在充分尊重傳統舞姿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元素,編排出受眾更加廣泛的歌舞,讓非遺的魅力在年輕群體中不斷擴散。

  文旅融合推動傳承創新

  古老的傳説、動聽的瑤歌,古樸的民居、精美的瑤繡服飾,形成獨具特色的民族特徵和文化特色。今年盤王節期間,瑤族神秘的民族文化和精湛的手工技藝受到中外游客的廣泛關注。

  “很高興我們的手藝有這麼多人喜歡,我將做好瑤族服飾的傳承創新,讓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繡品走出瑤嶺。”在瑤山鄉梁子村,從事瑤族服飾製作40餘年的鄧秀英高興地説,節慶期間,自己的生意好了不少,瑤族的服飾工藝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節慶旅游為非遺提供了更多應用場景,游客的加入也在無形中激發了非遺的生命力。”河口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盤王節外,河口還有着苗族花山節、布依族牛王節、壯族“三月三”、傣族姑娘節等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河口將以開展民族節慶活動為契機,不斷提升非遺的傳承利用水平,實現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工作中,河口縣結合民族文化、民風民俗等特點,在保護原有風貌的前提下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依託各民族傳統節慶,開發民族文旅融合的觀光和體驗性産品,培育和創新民族文旅體驗産品,動員群眾積極挖掘文化、展現文化、用好文化,讓文化在傳承發展中變成群眾增收致富新亮點。

  同時,當地積極整合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強邊固防“四位一體”等建設項目,深入探索“民族村寨+旅游+産業”模式,推進綠美鄉村、美麗村莊等建設,着力打造出瑤山鄉水槽村、橋頭鄉白黑小組等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為打造邊境民族旅游奠定文化基礎。 (記者 黃翹楚 鐘顯霧)

【糾錯】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