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舉辦的大象國際文化旅游節開幕,與此同時,由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傾情打造的大型紀實性史詩木偶劇《大象來了!》於11日、12日、13日10:30-11:30在景洪市孔雀大劇院傣秀劇場連演三場。
據了解,《大象來了!》是中國木偶藝術劇院以“雲南省亞洲象群北移南歸”事件為背景創排的劇目,採用紀實手法再現了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短鼻家族”在遷徙過程中發生的趣味及感人的故事。
演出現場(11月11日攝)。新華網發(和潤仙 攝)
從象群“一路向北”開始,到象寶寶“邁出第一步”,再到書寫象媽媽偉大母愛的“願天下母親平平安安”,一直到叛逆“猛子”高唱“放飛自我”,隨着劇情的推移,在無人機投放催奶食物,小象寶寶終於喝上奶之後,象群單膝跪地訴説着“請接受短鼻家族的敬禮”,最終,象群在“讓全世界睜大眼睛”的歌聲中共舞,為這趟北移南歸的旅程畫上了完美句號。
據中國木偶藝術劇院院長趙永莊介紹,為了讓“大象”鮮活地呈現在舞&上,劇中的11頭“大象”和4頭“小象”,都是嚴格按照真象1:1的比例製作而成,其中最大的大象有兩米五高,兩米八長,通過30余位操縱“大象”的藝術家充滿藝術感、力量感的操作,讓“大象”完成了奔跑、單腿跪、揚鼻、臥睡、親昵等一系列豐富細膩的肢體動作,給舞&上的“大象”賦予了生命,展現了雲南熱帶雨林裏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景象,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震撼體驗。
作為一部用戲劇手法描寫動物保護的精品之作,《大象來了!》以一種旁觀的視角注視着象群,與全劇“去情節化”的敘事和“去戲劇性”的表演相得益彰。在舞&上,景同樣作為“偶”的一部分,在演出中隨着象群的移動而一直流動旋轉,讓大象在舞&上“步移景異”,同時,舞&背景也由流動的動畫視頻構成,讓觀眾獲得沉浸式的藝術感受。
小朋友認真觀看演出(11月11日攝)。新華網發(和新蘭 攝)
在 2022 年央視虎年春晚上,《大象來了!》進行了6分鐘的片段展示,深受觀眾喜愛。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王一川認為,《大象來了!》實現了從轟動性社會新聞事件到富於感染力的藝術作品之間的難度轉化,堪稱近年來中國木偶劇、兒童舞&劇的審美價值和社會效果兼具的一部傑出作品。
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楊乾武認為,《大象來了!》不僅是一部向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嶄新成果致敬的作品,也是一場新時代寓言的溫婉禮讚,大象們的歸途,亦是人類與動物和平共處的新起點。(完)(李寧 徐華陵 高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