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11/10 15:29:47
來源:雲南日報

石林“四長”帶“四師”助力鄉村振興

字體:

  實施科協組織提升“4+1”試點,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線——

  石林“四長”帶“四師”助力鄉村振興

縣經濟作物站研究員李國昌(右三)帶領科技人員送技術到田間。

  石林成為全省唯一在全國“三長”示範交流培訓活動上作先進交流發言試點縣

  連續3年入選全國表現突出的科普信息員優秀組織單位

  截至目前

  “四長”共吸納129名關鍵人物

  帶動全縣3000余名“四師”活躍在村寨

  金秋十月,石林彝族自治縣的高原雲耳種植熱潮正濃。

  在石林板橋街道小矣馬伴村,通過技能培訓種植在田間的2萬袋黑木耳菌包轉眼就要變現,預計每戶增收6萬元左右,陶冬英等10余戶種植農戶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大家很感謝雲南高原雲耳協會會長姚遠。作為“四長”的姚遠在幫扶期間,牽頭開展科技宣傳培訓8000餘人次、企帶村技術扶貧培訓13期,培育了一批像陶冬英一樣的“四師”,帶領一批批實用型新型職業農民走上致富路。

  自2019年7月作為雲南省基層科協組織提升“4+1”試點縣以來,石林縣緊扣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主線,強“三性”、去“四化”、補“四缺”,積極探索實踐醫院院長帶醫師、學校校長帶教師、農技站站長帶農技師、科技型企業董事長(社團組織負責人)帶工程師(技術骨幹)的“四長”帶“四師”工作模式,整合推動科普資源、智力資源向基層延伸拓展,變服務對象為工作力量,讓科協組織活躍在村村寨寨。截至目前,“四長”共吸納129名關鍵人物,帶動全縣3000余名“四師”助力鄉村振興。今年9月5日,該縣成為雲南省唯一在全國“三長”示範交流培訓活動上作先進交流發言的試點縣,成效得到高度評價。

  試點示範 關鍵人物串起來

  基層科協組織“四缺”的首要問題是缺人才,特別是缺乏大量的一線領頭人。作為雲南省首批試點縣,石林縣通過“四長”工作,將更多優秀代表納入基層科協組織領導機構。

  石林縣鹿阜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孫雲龍積極發揮示範帶頭作用,開展“青藍工程”,在學校成立多個名師工作室,帶領青年教師紮實開展教學改革,助力青年教師成長。2018年,孫雲龍增補為縣科協四屆委員會副主席。

  “四長”帶“四師”帶出真效果。教師李紅梅在校長孫雲龍的帶領指導下,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了多種深度不一的教學方法,所教學科的成績在檢測中名列前茅,她本人多次獲得優秀教師榮譽。

  石林縣嚴把條件和程序,吸納關鍵人物到科協領導班子任職。目前,全縣共吸納129名關鍵人物,其中有36人擔任縣科協委員、常委、副主席。關鍵人物的串聯,建立了縣科協向下延伸和橫向聯合的組織渠道,實現了資源向基層匯聚。

  資源整合 科技陣地建起來

  時下正是品嘗人參果的季節。走進石林縣人參果科技小院,縣經濟作物站研究員李國昌正在為農戶講解人參果種植的相關知識。

  石林人參果科技小院2021年9月掛牌以來,依託實體化專業&&以及企業産學研一體化&&,積極探索實踐“科技小院+農技協+合作社+基地+果農”服務模式,將科技小院建設有機融入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2023年,全縣人參果種植面積約17萬畝,産量近18萬噸,産值超過10億元。

  人參果科技小院是石林縣積極探索科技服務主陣地的一個縮影。

  縣科協推動基層科協組織由單打獨鬥向協同作戰轉變。學校校長創建科普示範學校、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科普教育基地等;醫院院長開辦孕婦學校、設立醫療專家服務站和開展衞生“三下鄉”疾病預防和義診巡診等活動;農技站站長牽頭舉辦田間學校、開展高素質農民專題培訓;科技型企業負責人組建企業科協,積極搭建&&服務企業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成為推動企業科技進步、技術創新的骨幹力量。

  科普惠民 為民服務實起來

  從科普大篷車開進科技小院那天起,來自雲南農業大學的果樹學講師洪明偉就帶着學生一邊做實驗、一邊教技術,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近年來,石林縣科技小院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為15億元人參果大産業面臨的技術瓶頸問題解碼。

  石林縣科協聚焦基層科普,動員“四長”率先帶領“四師”科技人員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

  石林縣長湖鎮科協副主席李學創新性採取群眾點單、科協派單、科技志願服務等方式,開展遍及全鎮31個自然村的“科普大篷車”百村百校科技志願服務,覆蓋鎮內80%以上的群眾,發放科普資料6500份。

  石林縣廣泛動員各族幹部群眾安裝使用科普中國App,註冊科普中國信息員9643人,分享傳播優質科普中國信息600余萬條。2020年至2022年,該縣連續3年入選全國表現突出的科普信息員優秀組織單位。(見習記者 舒倩 記者 熊明 黨曉培)

【糾錯】 【責任編輯: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