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關於清廉雲南建設部署安排,省發展改革委認真落實《雲南省重大項目審批監管“陽光行動”工作方案》,會同各級各有關部門,圍繞項目審批全流程監管,深入實施規範重大項目決策、重大項目審批監管職能失守整治、招投標領域整治、履行項目合同弄虛作假整治、重大項目“未批先建”“邊建邊批”“先建後補”問題專項整治等五大專項行動,進一步規範投資項目審批行為,全力營造依法審批、清廉審批良好氛圍。
實施規範重大項目決策專項行動,規範決策行為、提升決策質量。省級政府職能部門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圍繞高質量做好項目工作總體指導,健全完善項目管理制度機制,推動重大項目決策制度體系有效運轉。
省發展改革委官方網站常態化公開公示重大項目信息,推動項目建設公開透明,第一時間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社會監督;組織投資項目前期工作質量提升視頻培訓會議,舉辦2023年項目工作能力提升培訓會,助力提升項目謀劃決策的科學性、規範性。
綠色是雲南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雲南省進一步健全佔用生態紅線審批監管機制,建立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劃分1164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明確不同區域管控要求;初步建立全省“1+16”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嚴格落實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加強地價管理,合規合法落實項目用地;嚴格生態環境准入,把改善環境質量和維護群眾環境權益作為環評的重要前提,切實發揮環評制度效力;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五個不批”的要求,對不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法定規劃等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一律不予審批。
實施重大項目審批監管職能失守整治專項行動,健全監管制度、強化執法監管。雲南省嚴格規範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採取在線監測、項目調度和現場核查等方式加強對項目實施的全過程監管。
省發展改革委積極開展重點項目調研督導,督促各地嚴格按規定推進項目;省財政廳壓實相關部門重大項目財政資金預算執行和使用監管主體責任,落實預算管理監督職責;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採用“雙隨機、一公開”等方式對建築工程質量開展事中事後監管;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曲靖市等地分別開展重點項目監督、檢查、督導工作,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跟蹤督促。
與此同時,各單位認真開展執法監督檢查,着力規範執法行為。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學習、嚴格規範自然資源執法;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舉辦全省行政執法工作培訓;省水利廳開展水利領域執法監督檢查;省林草局組織行政執法案卷實地評查,不斷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
實施招投標領域整治專項行動,完善監管能力、健全監管體系。堅持依法必須招標項目“應進必進”,啟動修訂《雲南省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將依法招標覆蓋範圍逐步擴大。針對違法限定投標人(供應商)所在地、註冊地、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股權結構等26種行為開展為期1年的專項整治。在普洱市、麗江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應進必進”專項治理工作正有序開展。
實施省公共資源交易&&智慧化升級,打造事前預警、事中監管、事後評估的智慧監管系統,推動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具體到人、齊抓共管的雲南省公共資源交易網格化監管體系。今年1至9月,全省共線上辦理投訴舉報事項124件,辦結121件。
實施履行項目合同弄虛作假整治專項行動,糾治違規行為、落實監管責任。省審計廳對部分國外貸援款項目開展財務收支及項目執行情況進行審計,重點關注項目建設管理、項目執行和績效管理等情況;省交通運輸廳嚴格設計審查管理,保障法律、法規、規章及行業規範標準嚴格執行,按照管理辦法開展設計變更管理,為工程質量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針對施工過程中的“三超”現象,各級各部門結合職能職責進一步落實項目實施監管責任,不斷加大工程建設管理等監督檢查力度。
此外,雲南省還持續加強招投標領域違規分包行為糾治,組織開展公共資源交易活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實施重大項目“未批先建”“邊建邊批”“先建後補”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完善審批手續、加快整改進度。為進一步加快“未批先建”“邊建邊批”“先建後補”整改事項銷號,省發展改革委切實履行牽頭部門職責,多次協調督辦,全力推進整改。截至目前,《工作方案》明確的428個事項完成整改112項,其中,涉及自然資源部門42項,生態環境部門9項,住房城鄉建設部門27項,水利部門22項,林草部門12項,剩餘316個事項各級各相關部門正在積極推進整改。(通訊員 宋文 記者 楊富東)